日前,筆者赴滬,友人請宴,座中有久負(fù)盛名的伶人吳富琴先生。吳先生于席間拿出一柄鑼錘把玩,說到興奮處,還輕輕敲擊著膝關(guān)節(jié),好像打著鼓點(diǎn)。經(jīng)詢問,方知此鑼錘已傳三代。
早在清光緒帝在位時,吳富琴之祖父吳永明在梨園界曾享有盛名,其鑼打得出色,故有“大鑼吳”之稱。光緒帝雅好京劇,經(jīng)常找著名演員譚鑫培、王瑤卿等人到宮里去演戲。“圣旨”一下,誰敢不遵?但是,卻常常是一場辛苦,空手而歸。吳永明是給譚、王二位打鑼的,自然也經(jīng)常入宮,為皇帝演出。
誰料,光緒皇帝愛看戲,更愛打鑼。每次演出,他總要到后臺去看看,特別注意是誰打鑼。有一次,他高興起來,拿過鑼錘打了幾下。但是皇帝站著打鑼,庶民誰還敢坐著?這卻苦了必須坐著打鼓的,也只好站起來打。從此宮中演戲便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打鼓的都得站著打。一場戲幾個小時,打鼓的就要站幾個小時。
一來二去,光緒皇帝對吳永明打鑼格外感興趣,便提出叫吳進(jìn)宮教他打鑼,可是吳家境貧寒,靠打鑼掙錢糊口,哪有工夫去陪伴皇帝玩耍啊,心里有苦,嘴上也不敢說。
光緒皇帝學(xué)了一陣子,問吳永明:“我怎么就打不出你的那個韻味兒來?”吳永明說:“這是個功夫勁兒!惫饩w說:“那好,你就常來教我吧!”
吳永明三天兩頭到宮里教皇帝打鑼,耽誤了演出,不能掙錢養(yǎng)家,漸漸家里揭不開鍋了。那時候有當(dāng)鋪,窮人可以拿舊衣服或者別的東西到當(dāng)鋪當(dāng)幾個錢,到時候還錢付利息,再把那抵押的東西贖回來。吳永明只好向皇帝請假去典幾個錢,好買糧糊口。光緒說:“好吧,你先把鑼留在這里,我練練工。”皇帝的話必須唯命是聽,吳永明只好心疼地留下大鑼,拿著一柄鑼錘走出了皇宮。從此,光緒皇帝再也沒有叫吳永明進(jìn)宮教他打鑼。
以后,吳永明將這鑼錘傳給兒子,兒子又傳給孫子,這就是吳富琴先生手里的那柄鑼錘。吳富琴今年已八十有四了,談起往事,不禁戚戚然。最后,他轉(zhuǎn)述其父臨終時囑咐的一席話:“把這柄鑼錘傳下去,永遠(yuǎn)記住咱藝人的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