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自古以來就是畫師們酷愛的題材。
不僅畫家,書法家一般也能畫幾筆竹子。因為畫竹子的莖、枝、葉,同書法一樣,都講究運筆。難怪清人王世貞說石室先生以書法畫竹,而山谷道人以畫竹法作書了。
石室先生即宋代畫家文同(與可),是善畫墨竹的第一位大師。蘇東坡說他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常常痛快淋漓,一揮而就。成語“胸有成竹”,即由此而來。
蘇東坡也是畫竹大家,師承文與可,也用作書法畫竹,清人方薰贊他的墨竹“氣勢雄健,墨氣深厚,如其書法,深著痛怪者也”。一次,蘇東坡任考官,一時興起,用判考卷的朱砂筆畫出朱竹。以后,許多著名畫家如明代的唐伯虎、文征明等,也紛紛用朱筆畫竹。
清代最著名的畫竹大師,要推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專畫蘭竹,50余年,不畫他物,可見功力之深。而且他不襲前人窠臼,勇于創(chuàng)新。他畫竹講究立意在先,成竹在胸,方揮毫落筆。每筆下去,務使干凈利索,筆鋒簡練,氣韻生動,墨中五色焦、濃、淡、干、濕,運用得心應手。他先以飽筆,畫出竹子莖、枝、葉的清翠和濕潤;再以淡墨輕輕幾筆拂出后邊的竹子,使之遠近層次分明;再沾焦墨在一兩處輕輕一提,看似漫不經(jīng)心,實則寓以匠心,全幅畫由于這畫龍點睛的幾筆,剎時飛來神韻;最后用余墨和斷筆畫出山石,更襯托出瀟湘修竹的逼真之態(tài)。鄭板橋不僅畫竹,還用題畫詩進一步揭示畫面的藝術(shù)形象。如他的題竹畫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深山絕壁見幽蘭,竹影蕭蕭幾片寒。一頂烏紗須早脫,好來高枕臥其間”等等,都很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畫竹的意趣。
(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