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不斷爆出本山傳媒集團要上市的消息,對此,本山集團高層承認已描畫線路圖,只是沒定時間表。從一名農民到組建“娛樂王國”、把全國人民“忽悠”了19年的趙本山,原來還有企業(yè)家的另一面才能。但這個“企業(yè)家趙本山”對讀者來說實在是陌生,因此,成功的企業(yè)家趙本山沒想到最近一本寫他如何經營自己“王國”的圖書《企業(yè)家趙本山》,讀者并不買賬,鳳凰書城上市一周只賣出了3本。
尷尬:一周內只賣出三本書
昨天,記者在南京鳳凰書城、新街口新華書店看到,這本剛剛上架一周的新書《企業(yè)家趙本山》,并沒有擺放在熱點暢銷書專柜的顯眼位置,而是零星地堆了一些堆垛,店堂里也沒有常規(guī)性地懸掛宣傳招貼,盡管書的封面印著趙本山的大頭照,但讀者并不買賬。鳳凰書城策劃部王振凱告訴記者,該書難以想象地從月初上架到目前只買出了3本。對于該書遇冷的分析,他認為,“遇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一般讀者或他的粉絲對他演出背后的經營不會感興趣,企業(yè)家趙本山對讀者來說相對陌生,讀者對他小品的熟悉程度要遠遠高于作為企業(yè)家的趙本山。另外,有頭腦的企業(yè)家們對他的成功也不會認可,所以該書遭遇‘尷尬’也就不奇怪了。”
昨日,記者聯(lián)系上《企業(yè)家趙本山》一書責任編輯虞文軍。據(jù)他介紹,該書并未獲得趙本山本人授權,18萬字內容是兩位作者根據(jù)公開資料整理而成,首印也就一萬多冊。對于該書銷售遇冷,虞文軍認為前期對這本書沒有做宣傳,很多人現(xiàn)在并不知道有這本書,“其實趙本山是一位‘最熟悉的陌生人’,看似了解,實則不然!
拐點:從二人轉建商業(yè)帝國
有誰知道,這位“忽悠”了全國人民19年的本山大叔,其實早在1993年就已經成為了一個煤老板。
張震陽和宋守山兩位作者在整理資料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趙本山成功的“秘密武器”:“靠‘走穴’無異于‘殺雞取暖’。于是,1993年趙本山注冊成立了本山藝術開發(fā)總公司。以‘藝術開發(fā)’為名,實質上是倒賣煤炭和做運輸生意,除此以外還做木材、鋼材生意。按照趙本山的說法就是‘拼縫’。從此,趙本山的另一個身份應該是企業(yè)家或者煤老板。他的成功使上春晚反倒成了‘玩票’”。
探尋趙本山的成功之路,張震陽認為,二人轉是趙本山構建自己商業(yè)帝國的“拐點”。2003年,他開始籌建民間藝術團。在注冊時,他走的是高層路線。所提要求很低,不要編制,算文化廳的一個直屬單位就行。接著,連忽悠帶賭咒保證,趙本山總算從央視要來了《劉老根》這個好劇本。所以,在有傳聞說趙本山和中央電視臺有矛盾的時候,趙本山回答得很樸實:“我傻啊,我怎么可能和中央電視臺有矛盾?”《劉老根》紅火得邪門。趙本山由此發(fā)現(xiàn),“這一步走得太對了”,而且一發(fā)不可收拾。
趙本山拍攝的“劉老根”系列、“馬大帥”系列等作品,為他帶來的實際經濟利潤都以數(shù)千萬元計。也就是說,從影視劇上,他每年就有幾千萬元的純利入賬,累積下來更有數(shù)億元的利潤!秳(chuàng)業(yè)家》雜志曾經透露過一個數(shù)字,趙本山個人身家已達7億元,稱其為國內演藝明星中的首富一點也不為過。
轉型:經營別人也經營自己
2009年,趙本山成功地靠尋找“畢姥爺”推出了小沈陽。他發(fā)現(xiàn),進京的時候到了。5月2日,裝修耗資3000萬元的劉老根大舞臺北京劇場開門迎客。開門那天,趙本山獨白一度哽咽。接著他拉響二胡,奏起瞎子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全場靜默。那天,趙本山說他在后臺想哭。張震陽說,這話不是虛話,從一個走街串巷、食不果腹的民間藝人,到名動天下的演員,再到如今在京城開場子,這一路走來著實不易。
如今的趙本山卻有了更長遠的打算,今年夏天他飛赴香港,參加早前秘密報名的長江商學院CEO課程。本月,他還將飛赴倫敦商學院、哥倫比亞商學院、瑞士國際管理發(fā)展學院聽課,總學費高達55萬元。這還不包括其本人從內地赴香港地區(qū)及美國等國家的往返機票和簽證等費用。作為一個聰明的藝人,趙本山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商業(yè)帝國。如今的趙本山,已不是單純的藝人了,他早已悄悄地完成了轉型。對此,趙本山用一句話來形容:“過去別人經營我,現(xiàn)在我經營別人也經營自己。(記者 蔡震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