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縐掑悗 欏甸潰鑷姩璺寵漿鑷?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涓柊緗戦欏?/a>
鎮(zhèn)ㄥ彲浠ュ幓榪欓噷鐪嬬湅~
臺灣兒童茶藝教育團體“小小茶院”于三月三十一日在臺北市孔廟舉辦茶藝比賽。圖為小茶師在執(zhí)壺參加“兒童茶道文武逗”。 中新社發(fā) 耿軍 攝
|
中新社臺北四月一日電 題:臺北孔廟讀書郎 雅音不廢文脈傳 中新社記者 吳慶才 耿軍 當許多稚齡小童還不知道孔子是何方神圣時,臺北市的許多年輕父母就爭相恐后把他們送進孔廟,誦讀孩子們一時弄不明白的“子曰詩云”。 周六,清風朗日,三月難得的好天氣。這天下午,臺北孔廟親子讀經子騫班的孩子要上的課程是《弟子規(guī)》和《論語·學而》。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稚氣的童音在文氣氤氳的孔廟里回蕩,讓人晃如隔世。 記者循窗望去,但見教室里數十位孩子整整齊齊地端坐著,在老師和家長的陪讀下,個個拉開嗓門,一邊高聲吟誦,一邊搖頭晃腦,念得頭頭是道。 經典文化教育中心孔廟親子讀經班理事陳嫦娥告訴記者,這些孩子最小的只有三歲,有許多孩子是父母用童車推過來的,大的也不過七、八歲。有的孩子剛進來的時候又哭又鬧,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后,這些孩子一聽到朗朗的書聲就安靜下來了。 近些年來,報名參加讀經班的人越來越踴躍,孔廟的讀經班通常要排一兩年才能報上名,研讀經典在臺灣逐漸形成風氣。讀經班通常只收取教材費,教師也都是志工,有些陪孩子讀經的家長也加入了教學的行列。 孔廟的親子讀經班按年齡分為三個等級,分別以孔子的弟子子騫、子路、子熹命名班級。每周六從九點開始依次各上兩個小時,全部課程達三年。教學內容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從弟子規(guī)、孝經、千字文入門,進階至論語、大學、中庸、唐詩三百首,直至高階的孟子、老子、莊子、詩經、古文觀止等。 陳嫦娥說,為了讓小朋友們更有興趣,老師們一改以往私塾刻板的教學方式,也會用游戲、吟唱、舞臺表演等方式來引導小朋友,有時還會讓小朋友自由發(fā)揮,畫出詩文中的意境。每節(jié)課中,老師還會帶領孩子們念一遍班呼。比如子騫班的班呼是:“火車開進火車站,贊就是贊就是贊贊贊;大水沖進龍王廟,妙就是妙就是妙妙妙;周六子騫贊贊贊,周六子騫妙妙妙;周六子騫贊又妙,耶!” 對深奧的古典詩文,老師一般不作過多的解釋,只要求學生熟背。陳嫦娥認為,像老子等較艱澀的經典,小朋友現在可以不急著一定要了解,文句背誦熟了,長大后自然可以體悟其中的道理。 用了一年時間才給女兒林晨潔報上讀經班的林輝蘭高興地說,雖然女兒還不太懂詩文的含義,但以往任性的她變得越來越乖了,識字能力越來越強,記憶力也越來越好了,還養(yǎng)成了自動閱讀得好習慣。 陳太抬則告訴記者,她帶著小女兒來上讀經班時,女兒還不足三歲,剛上課時始經常在媽媽懷抱里睡得香甜,經過兩年的學習,如今女兒不僅能讀報、看故事書、背《大學》、《中庸》、《論語》等。而且還會運用。有一次聽女兒柔柔稚聲,信心滿滿地背完《長恨歌》,陳太太感動得落了淚,不料女兒看到,竟接著說“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教孩子背誦經典,猶如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國學的種子,終有一天,他們會感悟到其中的美和震憾”臺北讀經協(xié)會總干事、孔廟讀經協(xié)會創(chuàng)辦者之一洪淑慧說:“我們希望藉由老祖宗的方法,可以從下一代的心靈開始凈化起,進而逐漸改善社會風氣! |
|
|
|||
專題:駐臺記者專欄 |
10縐掑悗 欏甸潰鑷姩璺寵漿鑷?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涓柊緗戦欏?/a>
鎮(zhèn)ㄥ彲浠ュ幓榪欓噷鐪嬬湅~
|
【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