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對杭州富家子飆車撞人提出三大質疑(2)——中新網

欧美日韩激情Aⅴ在线五月天,在线a免费线上看,99re一区二区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久久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亚洲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社會新聞
        公眾對杭州富家子飆車撞人提出三大質疑(2)
      2009年05月13日 07:22 來源:浙江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追問之二:

        違法狂飆,能不能及時吊銷“殺手證”?

        杭州“5·7”飆車致死案的肇事者,此前有過3次超速行為,其中去年12月那次飆到了210公里/小時,而限速為120公里/小時,遠超過50%。

        我省對嚴重超速違法行為的處罰一向從嚴,超過規(guī)定時速50%以上,一律吊銷駕照。

        有10多年駕齡的司機劉子昆認為:“這個肇事者的駕駛證之所以還沒有被吊銷,可能涉及到一個程序問題,F在抓超速,基本上是非現場執(zhí)法,然后將處罰通知書郵寄給違法者。違法者若不主動去接受處罰,則會在年審時算‘總賬’!

        劉子昆說,非現場執(zhí)法發(fā)現要吊銷駕照的,應“特事特辦”,一發(fā)現就從嚴處罰。這樣才能及時減少對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的威脅,對違法者本人也是一種更負責任的做法。

        追問之三:

        斑馬線成了“死亡線”,安全感從何而來?

        “行人頻頻在斑馬線上被撞死,幾成‘死亡線’,這完全是對社會秩序和現代法治的一種莫大諷刺!

        一位網友說,譚卓的遭遇不是一個人的悲劇,從他的悲慘遭遇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產生強烈的戰(zhàn)栗:行走在理應代表著安全的斑馬線上,卻根本沒有什么安全保障。更重要的是,斑馬線不安全,亂穿馬路的人只會越來越多,這不正等于是在“號召”大家一起來交通違法?

        “一個城市的斑馬線那么多,不可能全部進行監(jiān)控或測速,如果靠司機的自覺,很難做到。那就只能靠重罰,來促進交通違法者切實增強自律意識!本W友“正義良心”認為,管理部門應該切實采取有效的措施。像設一條類似“終生不得再駕駛機動車”的“紅線”,如開車致人重傷、死亡的,或發(fā)生兩次以上負主要責任的較大交通事故的,終生吊銷駕照。

        追問之四:

        非法改裝的“幫兇”,為什么沒有斬斷?

        “一群群小年輕,每天開著個改裝車,弄得排氣管像污水管那么大,鬧市區(qū)轟鳴狂奔?粗戭澬捏@,聽著煩躁難眠。”

        網友“新鮮綠茶”特別關心改裝車問題:“現在馬路上飆車族一天比一天多,非法改裝店比比皆是,甚至還有專門的非法飆車網站和組織。關鍵是,這群人長期在馬路上飛馳,把自己的快感建立在無視國家法律和蔑視他人生命的基礎之上,嚴重威脅著我們的生命!

        一些讀者提出,應該好好查一查,那些改裝車是如何通過年檢的。機動車年檢,應該切實加大力度,對那些不符合規(guī)定或影響到安全的改裝車,一輛也不放過。

        追問之五:

        飆車成了社會公害,

        根源在哪里?

        飆車,在杭州已然成為一種社會公害。

        不少讀者認為,杭州“5·7”飆車致死案所暴露出來的,有管理缺位的因素,還有一個不可回避的深層次原因,那就是少數人法律意識的淡薄,尤其是“生命權意識”的缺失。

        “夜里開開嘛,天還這么早,怎么好開的……”這是事發(fā)現場目擊者記錄下來的,來自與肇事者有關的一位黑衣女士的話語大意。

        一網友說,這顯然并沒有指責肇事者在城市道路上飆車的意思,只是責怪不應該太早上道,讓人匪夷所思。

        案發(fā)前,事發(fā)地的群眾多次向主管部門反映此地飆車現象嚴重,發(fā)動機的轟鳴聲成為擾人“惡夢”,但直到悲劇發(fā)生后,有關部門才出臺嚴厲打擊的相關舉措。人們擔心的是,事過境遷,不久的將來,飆車一族又會卷土重來,誰能保證不會出現下一個“胡斌”?

        更多的讀者指出,違法超速行駛尤其是飆車行為的愈演愈烈,根源在于“對生命缺少尊重和敬畏”、“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相關部門、學校,特別是家長,是不是該考慮,把“生命教育”作為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的基礎。本報記者 汪成明 通訊員 閆擁洲

      【編輯:魏恒
        ----- 社會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