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剛剛爆發(fā)的時候,媒體在該不該反思的問題上,一度出現(xiàn)了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在救災壓倒一切的緊要時刻,不妨先把尖銳的反思擱置一邊,先拯救哀哀欲絕的生命,反思后置。也有論者結合以往大的災難事件的走向認為,只有進程中的反思才可能有人聽,事情一過,只剩下掌聲雷動的表彰了,誰還會反思?
前者讓我想起了人們關于五四時期救亡與啟蒙的爭執(zhí),救亡最終壓倒了啟蒙,所以我們一直有一種“啟蒙”的情結。而后者,因為例證過于充分,每每能讓所有的人無話可說,在以往的一些突發(fā)事件面前,我們確實沒有進行過像樣的反思,事件發(fā)生中不可能,時間結束后果然只有歡呼的聲音了。反思“不合時宜”,那么反省呢?
我看到6月2日《南國早報》的一篇文章,該報記者說:“……在越來越多的人想方設法趕往災區(qū)時,我卻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見面’僅3天的黑水。”為什么?“我想為災區(qū)幫忙,卻需要更多的人為我而忙碌!薄拔也坏貌粸槲业⒄`了災區(qū)領導和受災群眾的時間、占用了縣里的救災資源而深感自責。只有離開,才能終止這種耽誤!
這是我自從地震發(fā)生以來看到的最真誠的記者反省,記者對因為采訪而帶來的騷擾歉疚不安,這種歉疚始于職業(yè)道德的考量,而終于職業(yè)倫理的反思,從而上升為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內心拷問。為什么記者就天然的認為自己總是在幫忙,而只有別人才應該反思呢?那種湊熱鬧式、作秀式地一哄而上,難道不應該認真反省一下?
我欣賞這種拷問、這種反省。這是主動擺脫“意圖倫理”上的一次可貴努力。長期以來,我們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認識上的慣性,只要相信動機是美好的,意圖是正確的,目標是正義的,無論程序和結果怎么濫施,這種意圖支配的行為都能被容忍。
在“意圖倫理”驅使下,粗暴往往戰(zhàn)勝理性,功利每每成為旗幟,風氣所及,習焉不察,而沉默的大多數(shù)也在這種風氣驅使下,更加噤聲。我們看到,受訪者會在預先設置的“正確”議題誘導下,滿嘴假話大話空話;采訪者會一門心思按照自己的思路打斷采訪對象的話語;有些電視主持人甚至根本無視對方的存在,自己滔滔不絕……
學者王元化生前曾提出堅決反對“意圖倫理”。他指出,我們必須破除“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遺留下來的四條——意圖倫理、庸俗進化論、功利主義和文化激進主義,只有這樣學術才能走入正常的軌道,讓更多的人真正來追求學問,追求真理,我們的民族就有希望。只是,這樣的任務過于艱巨,往往成為曠野里的吶喊,消逝在風中。
記者每天面對著滾滾而來的社會現(xiàn)實,往往以社會良心自任,可以說,勇于反思社會弊端、能夠反思社會弊端本身,就是這個職業(yè)的基本倫理所在。但是,我還認為,這樣的反思一樣可以且應該適用于自身、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也就是說,啄木鳥不僅應該敲擊客體,更應該勇敢地面對自身的痼疾反省,下嘴不嘴軟。
周作人在說到文學的功用的時候說,“我覺得文學好像是一個香爐,他的兩邊還有一對蠟燭,左派和右派……”我想,一個有良知的記者、媒體的兩邊,同樣應該有一對蠟燭,左邊是反思,右邊是反省。(胡印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