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下約有2%的股權,這個身家不夠富豪榜的門檻兒。他志不在此
眾人皆視聯想控股老板乃柳傳志。實際上,直到9月8日,名實俱至,柳才真正成為聯想控股的一把手。
說聯想賠了9700萬美元,說楊元慶要下課,惹來柳傳志一聲悶喝:“聯想是我的命,復出義不容辭!”此是今年2月;中科院國科控股將聯想控股29%的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猜測聯想不被看好,猜測中科院賣血救子吃飯第一,此是今年8月。終于,一個月后,民企泛海控股集團以27.55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中科院持有的聯想控股29%的股權。
如此,中科院占股36%,聯想職工持股會擁有35%,泛海又拿走29%——中國最著名的民企,聯想控股64%不姓國。
2004年上市的TCL集團曾被視為前無古人的中國夢。TCL集團的前身是廣東惠州地方國企。1997年惠州市政府與TCL集團總裁李東生簽訂了5年的放權經營協(xié)議:TCL到1996年3億元資產全部劃歸惠州市政府所有,此后每年的凈資產回報率不得低于10%;超出部分,按不同比例管理層可獲得股權獎勵。5年間,TCL每年的增長速度都超過10%。國有資產快速增值,管理層和職工的股權也在增加,持股比例高達42%。直至2004年上市,員工暴富。
TCL模式是用陽光的收入和陽光的工具實現陽光的MBO(管理層收購國企股份)。但此后,MBO屢被叫停,其間有香港學者郎咸平的一番指斥,更使MBO棘手。因此,TCL模式是難以復制的,幾乎后無來者。
25年前聯想成立時也是國企。當時中科院出資20萬元,持有聯想100%股份。1993年聯想成立職工持股會,老職工擁有35%的分紅權,當時大家沒把這當成多大的事,不過紙上財富嘛!爱敃r一年分紅1億元,但我們把這些錢攢了起來,一直攢到2001年,整整8年。”柳傳志回憶說。
其間,1994年香港聯想在港上市。1997年逢亞洲金融危機,香港聯想股價低迷,最低每股只有0.5港元。現在猜想,柳傳志本是拯救香港聯想于水火,便將北京聯想業(yè)務整合進入。誰料這個救急動作卻抄了底,成就了聯想員工的暴富。1998年后,全球互聯網發(fā)飆,聯想電腦覆蓋中國市場。到2001年,員工持股政策開放,聯想以分紅積攢下來的現金購買股權,員工35%的分紅權終于變成了股權證。聯想員工持股會有640多人,柳傳志名下約有2%的股權,這個身家不夠富豪榜的門檻兒。柳志不在此。
聯想1984年創(chuàng)立,從1993年成立聯想員工持股會,到股權流通用了7年,這是聯想產權改革的第一步;從2000年聯想分拆,聯想控股成立,到引進泛海,用了9年,而最終聯想控股上市,實現股權流通,還需要時日。但泛海的進入,聯想的股權民營化,顯然是聯想完成產權改革第二步的促進劑。
聯想不僅要做跨國企業(yè),做百年老店,還要明確所有者權利,在眾多產業(yè)國進民退的當下,聯想卻在民進國退,完成從國企向混合經濟的過渡,這正是中國夢。如是,TCL的MBO模式將不會后無來者。
外界普遍看好柳傳志與泛海老板盧志強的合作,認為“他們私交甚篤,有著相似的經歷和很多共同愛好,都是工商聯副主席”,云云。其實,私交、愛好、經歷乃至政治身份的契合,并不是合作成功的必然條件。
多年來,聯想控股只有中科院一個大股東,柳傳志需要“對付”的只有董事長曾茂朝一人,而柳掌握著聯想的實際控制權;如今泛海進入,聯想的運行方式將有所改變,柳盧二人也需要磨合。聯想控股要打造像巴菲特集團那樣的投資機構,在業(yè)務范圍上與泛海有分工,也有交叉,可合作,也可發(fā)生競爭。這都需要磨合。
柳傳志65歲,世事洞察,或許這是磨合所需要的年齡。8月7日,在中科院掛牌出售聯想股份的當天,柳傳志在紐約轉機回北京。聽說幾個小時后一小朋友全家要到紐約,他念叨說,要能一塊吃個飯多好?柳轉身便和助手跑到機場的取款機取錢。美國取款機只有20美元面值的鈔票,費了半天勁兒取出50張票子,留交小朋友。這使人想起“文革”后期毛澤東給一知青家長李慶霖的信:“寄上300元,聊補無米之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