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4日電 據美國《明報》援引《紐約時報》報道,根據紐約市立大學最新調研,新移民自2004年以來占紐約新增選民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華裔聚居地區(qū)的新選民增幅平均達19%,僅次于南亞的回教移民,比韓裔12%、俄裔5%及西語裔4%都來得高。尤以皇冠高地,華人選民在過去4年增加了43%。而被視為傳統(tǒng)政治核心力量的愛爾蘭、意大利和猶太選民所占比例則略有下降。調查結果顯示,新移民正在改變紐約的政治杠桿力量。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據選民名冊上顯示的變化,預示著紐約選民族裔結構的重大轉變,而這一轉變將顛覆紐約數十年之久的權力平衡。因此曾協(xié)助劉醇逸進入紐約市議會、成為第一名亞裔市議員的政治顧問伊凡·史塔文斯基說:“2009年競選需摒棄舊模式,展開新的競選策略!
明年,紐約市將有眾多公職席位空缺,包括市長、主計長、公益維護人以及五大區(qū)中的四區(qū)區(qū)長。此外,51名市議員中有三分之二將到期離職。從各族裔中拉選票對參選人來說,不但重要且充滿挑戰(zhàn)性。
紐約市立大學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莫勒科普花了8年,根據選民登記名冊上的姓氏,對選民的族裔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2004年到2007年,11萬名新增登記選民中,有超過3.8萬被確定為俄裔、韓裔、華裔、印度裔,以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南亞國家的穆斯林民族。還有約2.9萬新增選民為西語裔,這使得2007年西語裔選民總數高達67.6萬。而猶太裔,意大利裔和愛爾蘭裔的選民人數下降了約2000名,合計48.91萬名。根據選舉局,全市大約有380萬登記選民。
選民族裔結構的變化在布魯克林和皇后區(qū)尤為明顯;屎髤^(qū)居住著最多的南亞裔選民,而布魯克林賓臣墟以前是意大利的地盤,現在成了來自中國、俄羅斯、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的移民集聚地。
賓臣墟的新移民積極通過選民登記、參加社區(qū)委員會或民權組織、選舉本族裔市和州民意代表等方式,建立起自己族裔的政治地位。但根據2000年以來的跟蹤調查發(fā)現,這些新移民的特點是他們較少注冊黨籍,這使得他們無法參加具有決定性的黨內初選,其原因包括一些中國移民不太了解美國的多黨政治。
華裔選民4年增19%
《紐約時報》按市大分析結果,把各少數族裔新增選民的百分比變化,按市議員選區(qū)劃分。華裔新選民方面,增幅超過30%的地區(qū)包括布魯克林皇冠高地及貝佛-史岱文森、克林頓丘、格林堡、展望高地的第36、35選區(qū),賓臣墟、康尼島的第47選區(qū),曼哈頓切爾西、華埠在內的第3選區(qū),皇后區(qū)法拉盛、貝賽、白石鎮(zhèn)、大學點、新鮮草原、皇后村、小頸及道格拉斯騰等的19、20及23選區(qū),以及史泰登島靠近曼哈頓等地。其中,以皇冠高地的增幅最高,達43%。
有鑒于此,參選人將更多地在族裔和社區(qū)報紙上刊登競選廣告,因為根據調查,一半以上的新移民選民至少每周閱讀一次這樣的報紙。此外,還在北印度語、韓語、華語等族裔語言的電視臺進行競選宣傳。
紐約移民聯盟執(zhí)行總監(jiān)洪貞和說,該組織團體在11月總統(tǒng)大選前,將對4萬新移民選民進行有關投票問題的指導。她說:“2009年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一年,請注意:當選市議員僅需5000張選票,這是選舉機制可輕易達成的目標!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