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不久前刊登一篇介紹美籍華人作家哈金的文章,題為《“自由生活”的高昂代價》,摘要如下:
在最新作品《自由的生活》中,哈金正式把創(chuàng)作背景從中國移到了中國人眼中的美國(《自由的生活》是他首部描寫美國生活的作品),而過去作品中那種從容自如的文風卻依然未變。
簡單來講,新書敘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故事,描寫了一個移民家庭逐步融入美國社會的過程。1985年,吳楠(音)只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政治科學博士學位。妻子萍萍(音)一年半后與他會合。兩人在1990年與兒子滔滔(音)團聚。
吳楠漸漸對學位失去了興趣,于是放棄學業(yè),舉家遷至亞特蘭大市郊,買下了一家很小的中國餐館。雖然經(jīng)濟狀況越來越穩(wěn)定,吳楠卻愈加不安和焦慮起來,想去追求詩人的生活。
吳楠的經(jīng)歷固然具有很強的真實性,但這不一定成為你閱讀此書的理由。
讀者之所以會對這部將近700頁的長篇作品愛不釋手(事實上我花了一個星期天就看完了),是因為哈金能夠抓住吳楠在探索、改變生活過程中的那些閃亮的細節(jié)。在諸多細節(jié)的映襯下,吳楠的形象便躍然紙上了。
吳楠在搬家時承受了鉆心的痛。他要從40個箱子裝著的大約3000冊書里挑出7箱書,以盡量減少搬家的花費。他之所以精心收集這些書,是為了回國后開辦自己的圖書館——現(xiàn)在看來,此趟歸國之旅永遠都不可能實現(xiàn)了。他們委托美國聯(lián)合包裹服務公司(UPS)郵寄行李,結果那35件沒有保價的包裹大多出現(xiàn)了破損,但吳楠心煩的只是裝在失蹤的21號箱子里的幾本詩集而已——雖然他連一個書名都想不起來。
當家庭遭遇災禍時,他所能做的只是順應妻子的要求——她剛剛出院——去一家韓國超市買蒜薹,因為媽媽答應兒子晚上做這道菜。他的無能之感因為一滴鴿子糞變得尤為強烈,他在攙扶病弱的妻子時發(fā)現(xiàn)自己是那么無能為力。
吳楠在食雜店贏得抽獎后飛回了北京,他在旅途中想起第一次來美國時的情景——他和其他初來乍到的人一樣小心地洗凈、收起餐桌上的塑料餐具,他們都大惑不解,不明白這么好的東西竟然是一次性的。“他們當時還不知道自己將在這個新國度里遭遇怎樣的豐裕與揮霍”。
《自由的生活》是哈金首部以第二故鄉(xiāng)為背景的作品,而且顯然加入了對其個人經(jīng)歷的描述。扉頁題詞——“獻給(妻子)麗莎和(兒子)文,是你們成就了這本書”——暗示書中內(nèi)容與他個人移民經(jīng)歷有著相似之處。
與吳楠一樣,哈金也是為攻讀研究生學位來到美國的,原本打算學成后回國,但最終放棄了回國計劃。與吳楠不同的是,哈金拿到了學位,并接著投身教學生涯,現(xiàn)在是波士頓大學的英語教授。
哈金在近20年前決定只用英語進行創(chuàng)作,于是逐漸離中國越來越遠。
吳楠最終意識到,“自由的生活”有著高昂的代價。在追尋所謂“美國夢”的旅途上恰恰沒有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失敗的自由——或者拒絕失敗的自由。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