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2月15日電 香港《大公報》15日刊文《從貝盧斯科尼遇襲成談資說開去》說,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遇襲,人們更多是當作茶余飯后談資,其中原因值得反思,貝盧斯科尼的悲劇怎樣才能少些?
文章摘編如下: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這樣一些讓人聽起來感到刺耳的名詞,逐漸淡出了語言圈,被大家都能接受的“發(fā)達國家”、“西方”、“西方世界”、“西方文明世界”所代替。但“文明世界”里發(fā)生的并不都是“文明”事,看看“西方文明世界”所發(fā)生的一切,人們愈發(fā)感到,整天把“文明”掛在路邊的人并不“文明”,“文明”與“野蠻”其實只有一步之遙。
意大利可以稱得上“西方文明”的代表,博大精深的古羅馬文化令全世界折服。但該國總理貝盧斯科尼十三日在米蘭大教堂出席集會活動時突遭襲擊,鼻梁骨被打裂,牙被打掉,血流滿面,狼狽不堪。
貝盧斯科尼被打,許多百姓喜上眉梢,反對派也連喊痛快。在意大利,持續(xù)低迷的經(jīng)濟出現(xiàn)微弱復蘇,但國內(nèi)失業(yè)率仍呈上升勢頭,貝盧斯科尼與黑手黨政治交易案件也在調(diào)查之中。
說起貝盧斯科尼遇襲,人們更多的是茶余飯后的笑料,很少有人關(guān)注安保漏洞。貴為一國總理,遇襲受傷甚至連一絲社會同情都沒有博得,其中原因值得反思。意大利的“貝盧斯科尼現(xiàn)象”在“文明世界”中絕非個案。近年來,從白宮、愛麗舍宮、白金漢宮爆出多少性丑聞、政治交易、腐敗弊案。
東西方文明價值觀念不同,但對“好”與“壞”、“善”與“惡”評判總有一定之規(guī)。一個人生活方式是他個人的事件,但當他執(zhí)掌國家最高權(quán)力,要代表國家形象時,就不能完全按個人好惡行事了。人們盼望“文明世界”政壇都多一些“文明人”,多辦一些“文明事”,這樣,貝盧斯科尼的悲劇或許會少些。(施君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