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周刊:討伐網絡“偷菜”不勞而獲沒道理——中新網

欧美日韩激情Aⅴ在线五月天,在线a免费线上看,99re一区二区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久久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亚洲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鳳凰周刊:討伐網絡“偷菜”不勞而獲沒道理
      2009年10月21日 10: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新網10月21日電 香港《鳳凰周刊》今年27期刊文說,“偷菜”在網上流行,有人討伐其助長不勞而獲的風氣。這樣的討伐不只是沒有意義,而且很可能完全沒有摸到這種新的網絡趣味的脈絡,以過于正經的道理詮釋了虛擬世界的流行。

        文章摘編如下:

        差不多,每天我都能碰到“偷菜”的人,要么惦記著自己的菜,要么開心地談論著“偷菜”的成功。(“偷菜”是網上的一款游戲,就是到網友的虛擬菜園中“偷菜”,可以出售獲得虛擬資產,也可以喂養(yǎng)自己的寵物。)這使我感到,網絡正在發(fā)生一個重大的變化,就像早些年開始流行問QQ號一樣,不加入到“偷菜”行列的人,正在變老。就連QQ空間,也推出了“開心農場”,提供“偷菜”之樂。網絡時代,變老的速度幾乎不再能以年來計算。

        很少看到有文章討論“偷菜”為什么會在網上這么流行,但偶爾看到有人討伐網上“偷菜”助長不勞而獲的風氣。這樣的討伐不只是沒有意義,而且很可能完全沒有摸到這種新的網絡趣味的脈絡,以過于正經的道理詮釋了虛擬世界的流行。我沒有發(fā)現有誰因為網上“偷菜”而變成好逸惡勞的人,“偷菜”,不過是使一個網絡生活者每天都要巡視他的朋友。

        在中國網民正被卷入“偷菜”的大軍時,互聯網觀察家們在討論網絡變革的到來。門戶網站改變了信息發(fā)布和信息獲取的方式,博客把任何一個個人直接變成了信息生產者,而新的變革在于開始建構一種基于個人交往關系的網絡生活圈,或者說,以現實中的人為中心而非以信息為中心的網絡生活開始顯現,網絡得以成為個人的社會化的平臺!巴挡恕闭桥笥讶νㄟ^虛擬的財產得失而得以緊密化的一種形式。

        現在,幾乎每天我都在看到關于Facebook、Twitter、MySpace的消息。這些網站,正是互聯網時代新的變革的風標。我沒有嘗試過“偷菜”,但我曾經有過一個Twitter的賬號,在那里,人們以關注和被關注的關系相互交往,140字的單篇限制之下,碎嘴而非文章變成了發(fā)言的常態(tài)。

        但很顯然,哪怕不考慮大多數人文字能力的實際,只考慮熟人之間其實并不需要太多的話語,而只需要知道此時的情緒,以及各自遇到了什么新鮮的事情,不能不承認140字既是一個適應于幾乎所有的長度,也是一個符合熟人交往實際的長度。

        更重要的是,長度的限制,可能也使得人們更樂于去報告即時的狀態(tài),而不是去閱讀深邃的思想,從而使得即時信息成了交流的主要內容,而網站提供的及時檢索,比谷歌更能知道眼下正在發(fā)生著什么。

        我是一個Twitter用戶時,基本上沉默不語,但我確實能夠不斷地接收到朋友們發(fā)出的信息。我想,網站肯定不歡迎我這樣的用戶,因為如果大家都不做聲,不供應網絡上的“比特”量,網絡就沒有什么意義。好在大家并不都是像我一樣的消極者。

        微博客上的碎嘴太多,最近看到報道說,Twitter上四成內容都是廢話。我想,廢話其實正是生活中最多見的,比如見面打個哈哈,道個晚安,都是廢話,但廢話也是生活的內容,生活并不總是在深刻的意義之中,否則我們就無法理解Twitter怎么會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新寵,并被認為昭示了方向。

        好在,我們現在還能在網上“偷菜”;蛘,我們所需要的互聯網變革,所需要的互聯網潮流跟進,所需要的網絡上的新型社會化關系,只是“偷菜”而已。(劉洪波)

        ----- 海外華文報摘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