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與平武:寧靜·喧囂·希望——中新網

欧美日韩激情Aⅴ在线五月天,在线a免费线上看,99re一区二区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久久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亚洲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北川與平武:寧靜·喧囂·希望
      2009年05月09日 11: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新社綿陽五月九日電 題:北川與平武:寧靜·喧囂·希望

        中新社記者 肖青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周年前夕,中新社記者計劃從擂禹路進入極重災區(qū)北川羌族自治縣關內,采訪唐家山堰塞湖、關內十二個鄉(xiāng)鎮(zhèn)重建和數萬民眾生活狀況。然而,因雨、因事,記者只好改變行程,于是有了北川、平武紀行。

        穿越寧靜老縣城

        五月七日清晨,淅淅瀝瀝的雨下個不停。記者從擂鼓鎮(zhèn)板房區(qū)順著蘇寶河拐上擂禹路。前行不到十分鐘,有警察攔車:前面因交通事故暫時禁行。

        還有一條近道能上唐家山:數日前剛剛打通的一條工程便道,順著老縣城王家?guī)r山邊直通唐家山堰塞湖壩頂。經過特許,我們驅車駛入北川老縣城。雨霧中,沉睡了近一年的縣城里,七零八落的建筑廢墟無聲矗立著。

        震后第一次登上王家?guī)r。去年就是這座山體大滑坡,摧毀了北川醫(yī)院、法院、幼兒園等,瞬間吞噬數千人。如今,滑坡體上已芳草萋萋。那條工程便道無防護欄、無植被,一邊是被連日陰雨浸泡過的巨大滑坡體,一邊是高達百米的懸崖,崖下便是從唐家山堰塞湖奔流而下的湔江。

        再次節(jié)外生枝:前面的路突然消失了,橫亙前方的是一堆亂石。無法繼續(xù)前行,記者調頭回到老縣城。

        臨近周年,已有三三兩兩民眾入城祭奠。

        記者看到,有關部門在三道拐、縣委大門、北川茶葉公司等處搭砌專門用來燒香、點蠟的水泥臺,在靠近茅壩中學的禹龍干道上搭建了白色的牌坊,黑紗繞門、黃菊鑲嵌,一片肅穆。

        幾輛運送黃菊、松柏的卡車停在路邊。一位正在忙碌的任家坪村村民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冒雨工作好幾天了。周年之際,會用五萬一千二百朵黃菊在遇難者集體掩埋處鋪成“5·12”字樣,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思。

        震后一年,北川老縣城比往日更寧靜。

        陳家壩繁鬧喧囂

        穿過老縣城,記者前往鄧家、陳家壩。

        陳家壩是有著十八個村的大鄉(xiāng)鎮(zhèn),地震中四分之三的村子出現了山體滑坡,三百余人遇難,二千一百余人受傷,是北川縣城外受災最重的鄉(xiāng)鎮(zhèn)。如今,陳家壩板房區(qū)除了醫(yī)院和學校外,已經無人居住,據稱民眾都已經回到原址重建新房。

        沿著那條唯一的公路穿過陳家壩,用各種木板搭成的簡陋商鋪沿路林立:日用品、理發(fā)店、小飯館,應有盡有。

        村民張道貴正在攤位上吃午飯。他告訴記者,地震后,原本在城里打工的他在路邊開了個雜貨鋪,生意還不錯,好的時候一天能掙百八十塊錢,兩口子干脆就住在鋪里。家里的住房沒有受到影響,他們就開了間旅館,打工人員來住收十元一晚,老板或記者就會多收點。他說,地震后到陳家壩的記者太多了,幾乎天天有人在他那兒住。

        記者估算了一下,老張現在的收入跟地震前打工時相比,竟不相上下。

        看著人來車往的臨時街道和雜亂卻繁鬧的商店,令人感到:生活著,忙碌著,就有希望。

        南壩孕育新希望

        位于九環(huán)線上的南壩鎮(zhèn)是平武縣受災最重的鄉(xiāng)鎮(zhèn),百分之七十的房屋損毀,因通往平武縣城的大橋斷裂,一度成為“孤島”。一年后的今天,南壩鎮(zhèn)顯得很忙亂:舊的危房基本被拆除,街道上到處堆砌著重建所需的沙石、水泥、木料,有的新房已經開工,不少民眾暫時還住在板房里。板房區(qū)的菜市場里人聲鼎沸,新大橋的橋樁已經矗立起來。

        三十三年前也曾遭受地震重創(chuàng)的河北省唐山市對口援建南壩。據介紹,從去年底以來,唐山對口支援南壩鎮(zhèn)的項目相繼開工。目前,南壩中學工程進展順利,圖書館、辦公綜合樓主體工程已竣工,一號教學樓已經封頂,工人們正在安裝窗戶、屋頂隔熱層。南壩中學李校長告訴記者,教學樓是他們看著修起來的,非常結實,今年九月,孩子們就可以在新教學樓里上課了。

        在南壩中學外,有一個可以望見整個南壩鎮(zhèn)的平臺,好些村民在那里聊天。張大姐告訴記者,他們經常來到這里,遙望南壩這一年的變化,看著滿目瘡痍的街道變得平整,一個個嶄新的板房區(qū)搭建起來,一幢幢新房建起來,讓人很激動。(完)

      【編輯:藍玉貴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