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凌晨2點左右,33歲的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在家中自縊身亡。馮翔的孿生兄長馮飛表示,壓力太大是弟弟輕生的主要原因,在5·12地震中經(jīng)歷喪子之痛也讓弟弟飽受折磨。(4月21日《京華時報》)
汶川地震周年日臨近,人們期待著這一天成為一個繼往開來、告慰亡者、激勵生者的日子。而馮翔的突然自殺,讓人們將關(guān)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災區(qū)干部這一特殊群體,為他們交織在工作壓力大、思親心切困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大捏一把汗。畢竟,“好好活下去”才是對地震周年最好的紀念,任何一個地震幸存者的自戕都讓人傷感滿懷。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馮翔的自殺,媒體給予了極盡哀榮式的報道,在惋惜一個年輕干部的隕落的同時,也在傳遞著對這種自殺的同情、理解、贊許:對馮翔帶有死亡預告式的博文大段刊登,對馮翔的喪子之痛、念子之情濃墨鋪陳;萬千網(wǎng)民也對馮翔的死極盡渲染。有媒體在采訪馮翔兄長時,其兄多次重復“他走得很勇敢”。如此海量信息會給地震幸存者帶來何種暗示?
人們傾向于把災區(qū)群眾的心理干預工作交給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但是,心理醫(yī)生的治療是一時的,人置身于社會,受到社會各種思潮的影響,如果這種思潮是積極的、昂揚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照亮孤寂靈魂;诖,我們說輿論應該是災后心理干預的重要組成部分,某種程度上說,它比孤立的精神治療更為有效!
在信息傳播發(fā)達的今天,正確的輿論導向不僅僅與媒體從業(yè)者有關(guān),也與千千萬萬的普通網(wǎng)民有關(guān)。對地震逝者的懷念,應該以熱愛生活、珍視生命為最終訴求,而不應該將悲情人為地加濃加熱,以至于淤積到讓人無法呼吸思考的地步。包括馮翔在內(nèi)的任何戕害自我生命的行為都不該被褒獎,不管自殺的理由何等高尚。這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高永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