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悉,河北省警方已逮捕多名三鹿奶粉事故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而在此前的阜陽劣質奶粉事件中,涉案的被告人被法院判決的罪名是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食品罪。那么,同樣是奶粉類案件,為什么一個是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另一個卻以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食品罪定性?兩個事件和兩罪有什么區(qū)別呢?
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為。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食品罪,是指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行為。
這兩種犯罪有以下區(qū)別:(1)生產、銷售食品的性質不同:前者生產、銷售的是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后者生產、銷售的是沒有摻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但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食品。(2)對結果的要求不同:前者不要求發(fā)生任何實害結果,也不要求有發(fā)生結果的具體危險;后者要求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3)兩罪的刑事責任不同:在刑事責任上,因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危害性有可能更大,所以其刑事責任也要重于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食品罪,前者最高可以判處死刑,而后者最高只能判處無期徒刑。
在阜陽劣質奶粉案件中,生產者和銷售者都明知國家對奶粉中的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含量標準有明確規(guī)定,卻違反了這一規(guī)定,生產者是明知這些標準,而在生產環(huán)節(jié)進行以次充好、冒充達標,銷售者是明知偽劣產品而予以銷售,他們不顧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制售偽劣奶粉,因而被以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食品罪定罪。
而三鹿奶粉事故中,犯罪嫌疑人在牛奶中摻人了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基本有機化工中間產品,目前三聚氰胺被認為有輕微毒性,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的“有毒”范圍容易確定,“有害”的范圍則更為廣泛,但“有毒、有害”的共同點是可能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三聚氰胺可導致人體泌尿系統(tǒng)產生結石,屬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犯罪嫌疑人在牛奶中摻人三聚氰胺的行為符合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犯罪構成。雖然有毒、有害食品也都屬于不衛(wèi)生食品,但由于刑法對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為作出了特別的規(guī)定,故對這種行為不應以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食品罪定罪,而應獨立定罪,這也是三鹿奶粉事故中,犯罪嫌疑人被確認為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而非生產、銷售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食品罪的主要原因。(石雪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