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不僅震動了中華大地,也震動了全世界華人乃至全人類的心靈。在這場跨越大洲、漂洋過海的愛心大接力中,不分網絡、不分國籍的電子郵件成了溝通世人心靈的最有效的途徑。
無論是報平安、溝通情況,還是提倡議、發(fā)起募捐,一封封輾轉于因特網的電子郵件將該種現(xiàn)代通訊方式便捷、快速的特點發(fā)揮到了極致。網絡電郵將一個個小群體的愛心,匯聚成一大片愛心的海洋;也讓身處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們通過與國內的郵件往來,感受著災區(qū)的脈搏,心也隨之一起跳動——為災情牽掛、為救災添磚加瓦。
第一時間,匯攏華人力量
災難震動大地,賑災刻不容緩。對于遠離祖國的海外華僑華人來說,怎樣最快地將支援力量送到國內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于是,一封封或問詢或倡議的電郵在第一時間傳遞、轉發(fā),對地震災區(qū)的關切之情也隨之傳播擴大。
災情發(fā)生后,全日本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lián)誼會連夜將《關于向四川地震災區(qū)人民捐款抗災的倡議》和《留日學人致四川地震災區(qū)慰問電》通過電子郵件系統(tǒng)通知在日留學人員。5月13日下午,地震的第二天,他們就將募集到的第一批賑災款100萬日元送到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紐約的一家華人金融人士組織“華爾街人”在給其成員的內部郵件中,不斷更新地震的最新情況,并把華爾街金融機構捐贈數(shù)目與其市值相對應,產生出一個社會責任的指數(shù),希望能對這些機構產生一定的壓力,為救災助力。
據統(tǒng)計,截至6月1日17時,全球華僑華人通過各種途徑為抗震救災捐贈款物已達11.33億元。正如一封海外華人的電子郵件中所言:“地震奪去了幾萬同胞的生命,但奪不去中國人的信心和勇氣,越是在災難面前,越是能凝聚起海內外華人的情感和力量!
重建時刻,亮起愛的訊號
電子郵件也是此次救災行動中,人們除了電話、短信外的一大主要溝通方式。而相比起電話的通訊限制、短信的容量限制,電子郵件自然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通過電郵,一張張災區(qū)緊缺物資、藥品清單在后方傳遞,將四面八方的愛心匯集起巨大的救災力量。
地震發(fā)生后,圖文并茂的《地震時的應急防護原則》等避震知識通過郵件被廣泛轉發(fā)。而在救災工作轉入災后重建階段的今天,用電子郵件溝通工作、下發(fā)文件等節(jié)約資源的措施,也成為不少企事業(yè)和政府單位的倡議和行動。
雖然只是小小細節(jié),傳送的郵件內容也無關乎這場災難本身,但誰能說這樣的郵件往來,流動的不是愛和暖意?誰又能說和手寫信件相比,電子郵件只是冷冰冰和事務性的代名詞?在這場全球大救災之中,電子郵件發(fā)揮了相當重要的溝通作用,而這一互動過程也為電郵本身添上了新的人文屬性和內涵。
連結世界,中國并不孤單
發(fā)生在汶川的震動不僅在華人群體中激起巨大反響,通過電子郵件搭起的通訊網絡也通過民間的方式聚集起了全球更多關注的目光。
不少外國網友在電子郵件中表示,中國人面對這場浩劫的堅毅不屈和中國政府的快速反應,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拿大一位網友說,“以往我接觸到的中國形象總是模糊的,甚至不乏一些負面信息。但這一次,不僅是從媒體上,而且直接從身在中國的朋友那里接到電郵,這些照片和文字使我真正確信,中國是什么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我把我收到的郵件轉發(fā)給了身邊更多人,讓他們記住這些堅強、友善的中國面孔。”
一位在美國一家研究所攻讀學位的劉同學在母校論壇上留言介紹,當他把國內地震災情整理成一封郵件發(fā)給實驗室所有教授和同學后,不少平時不關心電視新聞、不了解中國情況的同學也紛紛托他把捐款轉交給有關機構,一些同學還不時向他了解救災進展。他在留言中說,想將自己感受到的“中國并不孤單”的訊息傳回國內,讓還在災難中掙扎、正為救災奔忙的同胞受到鼓舞。
有專家指出,比起官方媒介,電郵這樣的民間方式所傳播的信息更能為原本并不熟悉四川、熟悉中國的外國人接受、銘記,成為溝通世人心靈的全球平臺。(施晨露)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