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縐掑悗 欏甸潰鑷姩璺寵漿鑷?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涓柊緗戦欏?/a>
鎮(zhèn)ㄥ彲浠ュ幓榪欓噷鐪嬬湅~
|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五日電 題:新媒體成兩會報道生力軍 中新社記者 孫宇挺 今年兩會報道中,手機報、手機廣播電視以及興起于網絡的手機短信、電子雜志等新興媒體積極參與其中,與傳統(tǒng)媒體相得益彰,成為今年兩會報道的新亮點。 所謂手機報就是把傳統(tǒng)媒體上的新聞內容濃縮后,通過無線技術平臺發(fā)送到手機上。今年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都開辟了手機報業(yè)務。中國移動手機報也開通兩會新聞早晚報,每天早晚各一期,新聞來源主要是新華網和中新網,多以短消息形式出現(xiàn)。 此外,手機電視也首次進入兩會報道的視野。手機電視業(yè)務是依靠現(xiàn)有移動網絡把電視節(jié)目傳輸?shù)绞謾C屏幕上,讓手機用戶能夠在手機上看到特定電視節(jié)目。 央視國際創(chuàng)辦的CCTV手機電視,可以讓手機用戶在線收看央視直播節(jié)目,并且可以點播、下載觀看其他精彩的節(jié)目內容。據(jù)了解,三月五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當天,通過手機電視觀看央視經濟頻道兩會報道節(jié)目的中國手機用戶達到五千多人。 此外,一些網站開創(chuàng)設了兩會電子雜志,作為去年新興的網絡傳播形式,電子雜志突破了網絡媒體的傳統(tǒng)視聽模式。據(jù)了解,新浪兩會電子雜志每期分為一個時評和多個分主題,切入角度新穎,這種分主題報道全部采用圖片搭配文檔摘要的形式,頗受網民歡迎。 網絡亦透出民聲,網友盛贊總書記的“三個意識”,熱議總理的民生報告,評品議案提案,表現(xiàn)出強烈的責任意識。網友既像啦啦隊,又像“網絡代表委員”,成為一股重要的輿論力量。 |
|
|
|||
專題網站:2007中國“兩會” |
10縐掑悗 欏甸潰鑷姩璺寵漿鑷?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涓柊緗戦欏?/a>
鎮(zhèn)ㄥ彲浠ュ幓榪欓噷鐪嬬湅~
|
【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