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棉衣,一頭白發(fā),一臉笑容,60多歲的農民趙元河笑著跟轉移安置到他家的村民嘮嗑。
趙元河家本住吉林省農安縣小城子鄉(xiāng)李林通屯,后舉家搬至小城子鄉(xiāng)菜園子屯,經商意識很強的他利用農閑時間做花生生意,辦養(yǎng)雞場,日子很快富裕起來,家里蓋起了17間大瓦房。
趙元河家所在的農安縣位于吉林省境內松花江下游,今年進入主汛期以來共發(fā)生三次大規(guī)模降雨,平均降雨量達126毫米,比歷史同期值高出78毫米。
為應對強降雨引發(fā)的洪水對江堤的威脅,自8月4日8時起,當地政府開始組織松花江沿岸16個村約4萬名群眾有序撤離家園。截至目前,全縣已通過投親靠友、政府安置等方式轉移安置群眾3萬多人。
“從7月28日開始,我們這邊的水也越來越大。政府從8月3日起就開始轉移江邊一些村子的居民。我家就開始陸續(xù)來人,多數都是以前在李林通屯的老鄰居,還有很多本來不認識,通過介紹來的。”趙大爺指著院里的轉移群眾說。
院子很深,幾乎三分之二的面積都被瓜果蔬菜地占據,站在院門口往里看,感覺里面到處是人。
來自小城子鄉(xiāng)李林通屯的趙元海老人患半身不遂行動不方便,坐在院里的木椅上,顫巍的手上握著一根拐杖!凹依锏匮土耍液屠习榫桶崃诉^來,在這吃的、住的都很好!
院中間的雞房里,趙家長子趙術奎正在喂雞,雞棚一共4層,養(yǎng)雞4000只!半u房里也辟出了一塊地用來住人!彼f,“我們家有這個條件,能為政府減少點負擔,我很高興。我盡自己的能力讓他們吃好喝好,跟自己家一樣!
“我家現在共安置轉移受災群眾68人。我以前是李林通屯的,不能看笑話,有我吃的就有他們吃的!壁w元河的話很樸實,“小城子鄉(xiāng)的各級領導,尤其是菜園子屯的領導確實讓我感動。我家實在安排不下的就安排到學校,書記和村主任自己掏錢買的干糧和水,還從自己家給困難家庭的孩子找來衣服!
趙元河的老伴陸秀清蹲在院中間一口大鍋前,不斷向灶臺里填著玉米秸稈,灶臺內的火很旺,旁邊是一個裝滿茄子的盆!敖裉焱砩铣悦罪埡蜔跚炎印,F在做飯定不出數來,誰回來誰吃,不夠再做,反正不能讓人餓著。”陸秀清說,“剛來那幾天,他們因為擔心家里的房子和地,又沒辦法回去,經?。我就跟他們說,別著急,先安心在這住著,政府不會不管你們!
兩條大黃狗在院西邊的倉庫門口不停地吠著,倉庫里堆滿了受災群眾搬過來的糧食、衣被和一些家用電器,倉庫外屋只剩一條狹窄通道。
來自松花江邊黃魚圈大隊西北天屯的謝英華一家6口人暫住在倉庫里。謝英華18歲的孫女張瑩安靜地躺在倉庫內室的炕上輸液,身邊墻上掛著吊瓶。
“我孫女在轉移的路上淋了雨,來了就發(fā)燒,趙大爺的兒子幫我們找來當地衛(wèi)生所的大夫給我孫女看病,輸上液就沒事了!敝x大媽欣慰地說。
“我在這很開心,有很多小朋友跟我一起玩。”王堯小朋友一家4口人3日從黃魚圈鄉(xiāng)搬到了這里,有點害羞的她說完話就跑開了,跟其他幾個小朋友追打著玩了起來。
今年13歲的趙美琪是趙大爺的孫女,她跟轉移來的5個小朋友一起玩耍,臉上掛著陽光般的笑容,院子儼然成了兒童樂園。
院東頭的一間屋里,同樣來自李林通屯的楊娟抱著不滿4歲的女兒。她眼中噙滿淚水說:“我們本來不認識趙大爺,是通過村村對接來到這里住下的。趙大爺一家對我們都特別好,我們有了第二個家。”
在趙元河全家和轉移來的受災民眾合影時,大家臉上露著微笑,眼中充滿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記者丁淵、馬揚)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專題:中國多地遭暴雨洪澇災害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