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四日電 題:吳思科:達爾富爾問題的根本是發(fā)展問題
中新社記者 劉雨
“達爾富爾問題已有上百年歷史,其根本還是發(fā)展問題,是物質的匱缺導致不同部落為生存而相互爭奪資源的矛盾的激化”,新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前中國駐埃及大使兼駐阿拉伯聯盟全權代表吳思科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
一些西方主流媒體以中國與蘇丹關系友好為由,要求中國為達爾富爾問題承擔責任,吳思科說:“這是毫無道理的,有些人不是想看到問題的解決,而是煽風點火!彼硎荆袊鹬靥K丹的主權,與之友好并不等于在爭端問題上沒有主張,“我們以朋友的身份勸說和建議推動問題的解決,但絕不可能像有些國家那樣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他國”。
吳思科指出,中國對達爾富爾問題十分關注,并支持問題的解決,在這一方面中國作了很多重要工作,例如勸說蘇丹政府接受聯合國、非盟及蘇丹政府三方組成維和部隊,在大的和解框架下促進達爾富爾問題的緩解和解決,此外,中國還直接向達爾富爾地區(qū)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并積極參與當地的維和。“中國是除了非洲國家以外,第一個向那里派出維和部隊的國家”,他說。
二00三年任駐埃及大使的吳思科在談及中埃關系時說,中埃友好歷史悠久,埃及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在此后五十多年中,兩國關系平穩(wěn)向前發(fā)展。
吳思科表示,在新的歷史階段,中埃建立了面向新世紀的戰(zhàn)略性合作伙伴關系,并取得了長足發(fā)展。二00六年,中埃為紀念兩國建交五十周年舉行一系列慶;顒樱瑫r也開啟了中非友好關系五十周年的紀念活動。當年十一月的中非論壇北京峰會的成功舉行更成為中非關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談及文化方面,吳思科說,同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和埃及的共同語言很多,兩國多次舉辦文化周、電影節(jié)活動以加深兩國民眾的相互了解。二00二年,中國文化中心在開羅建立,文化中心所開設的漢語教學受到當地民眾的熱捧,“簡直是門庭若市,甚至出現了搶號現象”,他形容說。
不過,吳思科也坦言,中國企業(yè)在實踐“走出去”戰(zhàn)略,積極與埃及進行合作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現象,在生產安全、環(huán)境等問題上存在值得注意的問題,因此他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國企業(yè)的教育、規(guī)范和管理。而在文化交流上,吳思科也指出,中國文化團體往往更注重到發(fā)達國家演出,較少選擇發(fā)展中國家尤其是條件艱苦的地區(qū),對此,他呼吁:“永遠不要忘記我們的老朋友!”(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