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國媒體認為,布什會在任期結束前對伊朗發(fā)動軍事打擊。但筆者認為,不是布什政府不想打,而是打不動了。
伊朗只求美國承認
回顧美國對伊朗政策,其重要目標是推翻伊朗政教合一的政權。
就此而言,伊朗的核問題更像是個借口,布什政府和伊朗政府對此都心知肚明。長期以來,伊朗所求者無他:美國承認伊朗,與美國實現(xiàn)關系正常化。核問題是布什打壓伊朗的一張牌,也是伊朗逼和美國(爭取兩國關系正;)的手段而已。畢竟,在克林頓執(zhí)政后期,美伊關系轉暖的勢頭強勁,核問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2003年后,布什政府的大員們推倒前任的對伊朗政策,伊朗核問題才真正成了一個“問題”。非常有意思的是,朝鮮核問題也是一樣,與美國建交、獲取承認也是朝鮮的根本目標。2000年的時候,朝鮮與美國甚至開始談論關系正常化和建交問題?上,布什政府上臺后一口回絕,導致朝鮮沒有退路。同理,伊朗也是被逼到墻角。
目前,從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到總統(tǒng)內賈德,他們在高調強硬的同時,依然作出一些緩和姿態(tài),釋放與美國改善關系的強烈信號。布什政府也幾度接招,如考慮在伊朗設立外交代表機構、大使級或副外長級會談等,但布什政府仍然缺乏進行戰(zhàn)略性調整的決心。
然而,即便伊朗寄希望于下屆美國總統(tǒng),繼續(xù)強硬,美國基本上也是無可奈何。筆者以為,布什政府在下臺前攻打伊朗的說法,無異于天方夜譚。
伊朗內部是穩(wěn)固的
伊朗總統(tǒng)內賈德是個不折不扣的強硬派,在核問題上,他屢出驚人之語。有西方媒體認為,內賈德的言論與哈梅內伊經常發(fā)生矛盾,并據(jù)此斷定內賈德執(zhí)政地位不穩(wěn)。但筆者認為,這不乏夸大和炒作成分,內賈德的立場反映的是整個國家的立場和意志。在伊朗,內賈德的地位不如哈梅內伊和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拉夫桑賈尼,是伊朗第三號人物,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決策權有限。如果沒有幕后執(zhí)政高層的大力支持,內賈德剛柔并濟、以剛為主的立場和舉措根本無法實施。所以,在核問題上,內賈德并非一人在戰(zhàn)斗。
美國也一直在策動伊朗的反政府力量鬧事,并煽動伊朗國內的民族對立(伊朗國內的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等數(shù)量也不可忽視),但這些活動收效微乎其微。目前,美國還在推動聯(lián)合國對伊朗實施制裁,但伊朗依靠國際高油價,仍能應對內外挑戰(zhàn)。
伊朗搞核開發(fā)有兩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伊朗借助核問題,根據(jù)美伊關系的冷暖緩急,與美國進行周旋,力求“從美國那里獲得安全保證、與美國展開直接對話、進而實現(xiàn)關系正;。盡管2001年1月布什政府執(zhí)政后把伊朗視為邪惡軸心、流氓和無賴國家,但之后兩年多,伊朗一直沒有放棄尋求同美國緩和關系的愿望。在美國對阿富汗戰(zhàn)爭中,伊朗實際給予阿富汗的北方聯(lián)盟(美國的倚靠力量)以很大支持;伊朗對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是拍手稱快的。但也就在2003年,當伊朗看到布什政府鐵了心要推翻伊朗現(xiàn)政權后,也針鋒相對,在核開發(fā)方面堅持強硬言行至今。
另一方面,美國越是恐嚇伊朗,伊朗就越沒安全感。這種情況下,若能獲取核武器,伊朗就能擁有戰(zhàn)略威懾力,這樣除了消除美國的軍事威脅,還能在大中東地區(qū)樹起“有核國家”的大旗。
對此,最驚恐的是以色列。最近,以色列領導人屢屢放風,說要打伊朗。美國前駐聯(lián)合國大使博爾頓也預測,以色列很可能在美國11月大選后、新總統(tǒng)就職前攻擊伊朗。但伊朗的導彈射程覆蓋以色列全境,動手容易收手難。再說,美國不讓打的話,以色列也不敢一意孤行。因為一旦以色列開戰(zhàn),美國就身不由己,整個中東都可能陷入火海。所以,以色列領導人的狠話,更像是在國內政局不穩(wěn)時的安民告示。
難以實現(xiàn)的狠話
實際上,從2004年至今,特別是2005年以來,從美國總統(tǒng)到國防部長到國務卿,狠話都不知放過多少遍了,但伊朗從來都是頂風而上,遇強愈強。布什政府雖然憤怒,但每次都是選擇外交解決,根本沒有打擊伊朗的戰(zhàn)略意志和決心。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動武基本是虛張聲勢。
從美國國內的情況來看,布什政府內部的新保守主義勢力減弱,前國防部副部長奧爾夫威茨、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美國前駐聯(lián)合國大使博爾頓等鷹派人物均已轉任或去職,政府內部目前只剩下副總統(tǒng)切尼算是強硬,但他孤掌難鳴。
比較能左右逢源的國務卿賴斯一度非常強硬,目前緊緊跟隨布什,力主以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國防部長蓋茨一直反對以武力解決伊朗核問題,前中央軍區(qū)司令法倫也不主張戰(zhàn)爭解決伊朗核問題。美國國內的反戰(zhàn)聲勢浩大?梢哉f,美國內部已經形成了以現(xiàn)實談判應對中東諸問題的日趨一致的意見。
自2006年11月以來,布熱津斯基、斯考克羅夫特、詹姆斯·貝克、奧爾布賴特以及基辛格等美國戰(zhàn)略大師,多次敦促布什重視伊朗在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黎巴嫩的客觀影響,要求布什改變對伊朗的政策,但布什政府聽不進去。
綜上所述,布什政府對伊朗政策依然只有兩個選擇:要么繼續(xù)拖下去,要么大幅度緩和與伊朗關系。
美國下屆政府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也很小,因為即便是共和黨政府,也要設法擺脫在伊拉克、阿富汗的困局,而這多少得借助伊朗的影響。(楊鴻璽/牛津大學伊斯蘭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