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風傳重出江湖的“溫州炒房團”日前終于在滬上現身。有著樓市冷暖溫度計之稱的溫州投資客此舉意味著什么?是樓市轉暖的信號,還是意味著樓市投機之風重又抬頭?
從銷聲匿跡到重燃熱情
11月29日,有一批近50人組成的“溫州炒房團”來到上海,這批“團員”都曾經有過炒房經驗,而且是不止一次出手的“老炒家”。從成員構成來看,和過去的很多“溫州炒房團”一樣,年齡層次不一的溫州太太們占到相當比重。這是“溫州炒房團”的特色之一,老公負責做生意,而賦閑在家的太太們則拿著錢買房子。
從去年開始,“溫州炒房團”一度沉寂,主要原因是政府對于第二套房房貸利率以及首付的控制,讓精明的溫州投資者覺得很難再取得令人滿意的利潤。而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出現的調整,更是讓溫州“炒房團”銷聲匿跡。此外,一度火爆的股市,也吸引了部分溫州投資者的資金。如今,股市走“熊”,再加上近期隨著國家“救市”政策出臺,利率大幅下調、住房出售限制的放松及房價的下降,令溫州投資者熱情重燃。于是,去年從滬上撤退的“溫州炒房團”如今又來了個“回馬槍”,從杭州撤退的“溫州炒房團”也卷土重來。
投資還是投機?
曾幾何時,“溫州炒房團”所到之處,房價隨即出現明顯的漲勢。在許多城市,房價上漲超過了當地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不少市民認為“溫州炒房團”是房價非理性上漲的罪魁禍首,一些媒體也推波助瀾,指責“溫州人炒高了異地樓市”。
一段時期,面對“溫州炒房團”咄咄逼人的態(tài)勢,杭州、上海和南京等地政府相繼推出了限制“炒房”的政策措施,矛頭無一不是指向溫州人的炒房行為。在一些城市,溫州投資者購房不僅沒有了優(yōu)惠,甚至還會遭到抵制,有的樓盤開盤,開發(fā)商明確表示不賣給溫州的投資者。
不少溫州投資者認為,“溫州炒房團”一詞,本身就是對溫州購房者的誤解。因為他們并沒有聯手“炒”高房價,他們只是在“購房”,或者說是投資房產以獲取收益。事實上,過去“外出賺錢,回鄉(xiāng)買房”是許多溫州人夢寐以求的夙愿。而短短幾年間溫州的房價由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躥至7000元以上,令一些溫州人發(fā)現了原先僅限于居住的房地產蘊藏著巨大商機。隨即,“熱身”過后的溫州人像當年抱團外出經商一樣,開始把大把大把的鈔票投向臨近的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大城市的樓市。溫州購房大軍一度達“人馬十萬、資本千億”的規(guī)模。在上海,高峰時每年樓市有20億元以上資金主要來自溫州;在杭州,購房者中溫州人的比重一度達到兩成。
不過,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片面地把“溫州炒房團”當作房價急劇攀升的罪魁禍首是極不公平的。溫州人投資房地產,既不違反道德,更不違反法律,他們只不過是憑著對國家政策的正確解讀,靠自己的智慧和果敢賺錢。
誰是真正的房價推手?
在各地一片封殺之聲中,溫州市一位主要領導說過,過去一些地方為了炒熱當地樓市,大開城門,制訂各項優(yōu)惠政策,像招商引資一樣,鼓勵溫州人購房。當樓市炒熱了,卻來個“鳥盡弓藏”,對“炒房”者大加制裁。的確,相對于國內巨大的房地產市場而言,溫州人投入到房市中的資金無疑是滄海一粟,九牛一毛。如去年全國房地產投入約10萬多億元,北京一地就超過千億元,上海也在千億元左右,而媒體有關溫州人“投入千億元炒房”的傳言,充其量只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是根本不可能左右樓市的。
不可否認,一度持續(xù)攀升的房價,包含著許多非理性上漲因素,使得價格嚴重背離價值而產生泡沫,這既與價格基本平穩(wěn)的宏觀調控目標相違背,也為房價暴跌埋下了伏筆。事實上,各地房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地價的急劇攀升,而不能完全歸結于溫州人“炒房”的結果;蛟S一段時期各地阻擊“溫州炒房團”的目的就是要擠壓房價中的“泡沫”,防范房價大起大落所帶來的風險,為樓市發(fā)展尋找一條理性的道路,但在如何狙擊惡意炒房方面,豈能將“溫州炒房團”當作惟一的目標,更主要的是,面對房地產市場出現的前所未有的調整,地方政府有必要深刻反思“以房市帶動城市”的簡單化經營城市的理念,從深陷“炒房熱”之中全身而退,站在客觀的角度,平衡社會各方利益。不言而喻,任何急功近利的行為都會導致事與愿違,重要的是進一步完善市場調控機制,避免因制度的缺陷給惡意炒作者以可乘之機。(吳學安)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