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之問”引發(fā)時代之問:如何才能出大師?——中新網(wǎng)

欧美日韩激情Aⅴ在线五月天,在线a免费线上看,99re一区二区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久久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亚洲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錢學森之問”引發(fā)時代之問:如何才能出大師?
      2010年04月02日 14:51 來源:羊城晚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季羨林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錢學森之問”引發(fā)時代之問:如何才能出大師?北京大學教授湯一介接受羊城晚報專訪

        對先哲最好的紀念:為學術而學術

        羊城晚報首席記者 樊克寧 羊城晚報記者 夏楊

        ◎學和術應該分開。學是你創(chuàng)造的一套理論,術是學到人家的技術。

        ◎國外有成就的學者講的都是自己的思想,不是別人的思想,這樣才能產生大師。

        ◎編一些統(tǒng)一教材,完全沒有必要,應該讓老師充分發(fā)揮學術功力和智慧。

        ———湯一介

        為何錢學森先生說“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yǎng)科學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東西”,就是說為何生長大師的土壤如此貧瘠?這是一個嚴肅的命題。

        我們帶著這個問號采訪北京大學湯一介先生。湯一介是國學泰斗湯用彤先生的后人,季羨林、任繼愈先生的學生。作為中國教育界和學術界世紀風云變幻的親歷者,湯一介對上述問題的思考很有見地。

        為學術而學術,沒有金錢追求,才可能產生大師

        羊城晚報:湯教授,去年學術界去世的學者中,有不少是您的朋友吧?

        湯一介:有些人是我的朋友,有些人是我的老師。季羨林先生和任繼愈先生都是我的老師,我聽過他們的課。

        羊城晚報:學術界很有成就的人一個個都不在了,他們不肯接受被稱為大師。我們對他們的最好的紀念,恐怕就是要完成他們的心愿,努力營造起可以產生大師的好的學術環(huán)境。想請您談一談,什么才是產生大師的時代條件。

        湯一介:我覺得人文學科要產生大師必須有三個條件。一是他要有濃厚的國學基礎,他必須對中國自身文化有深刻理解和同情的態(tài)度;二是他必須對世界上的各種重要的學術潮流有廣泛的知識和自己的思考;三是他必須非常關注學術自身,而不是把學術作為其它的工具,比方說作為政治的、賺錢的工具。只有堅持不懈地為學術而學術,才有可能產生大師。

        羊城晚報:為學術而學術,這是曾經(jīng)被嚴肅批判的理念,您現(xiàn)在重提它很有現(xiàn)實意義。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學術環(huán)境被認為不能產生大師?

        湯一介:三個原因吧。第一,我們的學術被割斷了相當長的時間,至少有三四十年吧,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過去的學術文化全部成為批判的對象;第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們對世界學術發(fā)展的形勢不了解,沒有學術交流。僅有的交流也只是同當時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lián)進行的,是完全聽命于蘇聯(lián)的教條主義;第三,上世紀80年代以后,我們雖然進行了改革開放,可是發(fā)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很多學者把學術作為爭奪地位和金錢的工具,不斷發(fā)生的學術腐敗就是證明。所以,非常遺憾,從上世紀50年代以后,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的學術土壤不適宜產生真正的大師。

        羊城晚報:您作為國學大師湯用彤先生的兒子,您父親身上有著作為一個大師的哪些最主要的品質?

        湯一介:他就是為學術而學術,沒有對金錢的追求。

        在自由環(huán)境之下,學術才能真正發(fā)展

        羊城晚報:現(xiàn)在有人提出要取消大學的行政級別,實現(xiàn)學術治校。如果這樣,什么樣的學者適合做大學校長?什么樣的學者適合為學術而學術?您父親在當北大副校長時,抓的是基建。當這個官他不快活,對他的學術也沒有好處。您對此深有體會吧?

        湯一介:我覺得作為大學校長,跟作為一個學術大師并不能等同起來。因為大學校長應該是有學術眼光的領導者,他的任務是能夠培養(yǎng)、提拔、任用學術上非常有成就的學者,幫助其在學校里認真做研究。至于這些有潛力的學者能不能成為大師,主要是看他是否符合我上面所說的那三個條件。

        羊城晚報:胡適先生當年聘請您父親到北大當教授成為美談,似乎作為大學校長要有這樣一種眼力,能夠辨識什么人具備成為未來大師的潛力。現(xiàn)在還有這樣的大學校長嗎?

        湯一介:現(xiàn)在的校長們很苦呵,他要聽上面的,自己不能夠作主。比方說,過去國內外好多大學并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也沒有統(tǒng)一的課程要求。我父親教過四十多門課,都是他自己的教學提綱,按他自己的想法講。你看國外有成就的學者講的都是他自己的思想,不是別人的思想,這樣才能產生大師,F(xiàn)在據(jù)說還在編一些統(tǒng)一教材,完全沒有必要,應該讓老師充分發(fā)揮學術功力和智慧。我認為學術不能有指導思想,只能百家爭鳴,在自由的環(huán)境之下,學術才能得到真正地發(fā)展。最重要的是大學校長和各級領導要信任學者,你得放手讓他們來發(fā)揮他們自己的思想。

        ----- 教育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