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國高考今天結束,緊張的閱卷和錄取工作即將展開。
對于1020萬考生及其家長而言,過去的兩三天,是他們十幾年來一直為之努力、辛苦準備、滿懷期待同時又略帶不安和思慮的幾天。盡管錄取率的不斷提高,已讓“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狀況發(fā)生了根本改變;“一考定終身”也不再是一些人的唯一選擇,但對于大多數(shù)考生——尤其是尋常百姓的孩子、身處社會底層的人群而言,高考依然是他們改變自身命運、實現(xiàn)夢想的難得途徑。盡管這些年來,對高考的批評和責難不絕于耳,卻必須承認,它是現(xiàn)實條件下最可行的人才選拔方式,同時也是個人所能把握的改變地位的唯一通道。因此,即使面對困頓,面對壓力,面對未來的不可知,也懷揣美好憧憬,不敢懈。灰惨虼,公平公正這一屢次被敘說、難免被看做老生常談的不得不再一次被提及。
畢竟,圍繞高考,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不少舞弊事件——廣東電白的集體作弊事件,安徽碭山的群體替考事件,甘肅天水的高考移民事件,羅彩霞式的冒名頂替事件;還有不少暗藏權力、被金錢收買的“加分”政策——所謂“體育特長生”,花錢就能買到;航模比賽的加分者,多是領導干部和教職工子弟……這些事件的發(fā)生,可能只是“小概率”,但它們對高考公平的傷害,對社會正義的侵蝕,絕非微乎其微。要知道,考試中的一分之差,可能帶來有天壤之別的結局,對具體的當事人而言,這些“細小”的公平,決定著他們的前途命運,改變著他們此后的人生軌跡。
有人將高考稱之為“國考”,其重要性毋須多言。在中國這樣一個高等教育資源尚不充足的國家,高考必須“保證人人都有機會平等參與”。作為國家級的統(tǒng)一考試,程序正義是其必須堅守的價值。我們看到,為了保證高考的公平公正,教育部專門出臺“五項禁令”;考場93萬人監(jiān)考,約6萬考場實行了視頻監(jiān)控;教育、公安、信息等相關部門合作,查處各類涉嫌舞弊事件;考試中心對閱卷人員進行專門培訓……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守護“國考”的威望與正義。
要知道,考試及招生錄取工作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差池,都是對高考權威和公正的傷害。在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我們希望,閱卷的老師能夠認真再認真些;錄取時,對考生信息的核查,能仔細再仔細些;各種各樣的加分政策,能得到有效審查,真正體現(xiàn)教育改革的目的;對于權錢操控下的各種作假舞弊,多些防范;對于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違規(guī)違紀,從嚴查處,絕不姑息……
同時,從教育的整體公平性而言,區(qū)域差異、城鄉(xiāng)差異能夠進一步縮小。今年,84萬考生棄考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解讀。需要指出的是,近5年來,每年都有10%的考生因為種種原因(出國留學、成績不好、讀不起大學等)放棄高考,今年的棄考比例當屬正常。但有一點必須重視,棄考的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考生,許多選擇了出國留學;棄考的農村考生,多半因為讀不起大學——城鄉(xiāng)之間長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并沒有弱化,反而有加強的趨勢。
另一方面,區(qū)域差異依然存在。京滬等大城市的錄取率在70%以上,考生們更多的是在比拼讀名牌大學好專業(yè);陜西、貴州等一些經(jīng)濟不發(fā)達省份,錄取率在50%左右,遠低于62%的平均錄取率。此外,名校的招生向大城市傾斜,向所在地傾斜等備受責難的“頑疾”,尚未徹底改變。
必須承認,在當前的條件下,填平鴻溝、抹平一切差異,并不現(xiàn)實。我們能做的是,讓區(qū)域、城鄉(xiāng)、戶籍、貧富這些阻礙,變得越來越小,讓縮小差異的過程盡可能快一些,讓天下考生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
我們不希望高考中的徇私舞弊,傷害人們對公平的信念;不希望權力與金錢的操控,改變考生自我奮斗的路徑;我們希望,高考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考試、閱卷、錄取,都能體現(xiàn)程序正義,并最終實現(xiàn)真正的公平公正。(馮雪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