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吳冠中,藝術界的“孤獨者”走了 ——中新網(wǎng)

欧美日韩激情Aⅴ在线五月天,在线a免费线上看,99re一区二区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久久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亚洲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媒體評論:吳冠中,藝術界的“孤獨者”走了

      2010年06月27日 08:52 來源:新京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近年來吳冠中先生的畫作連連拍出千萬高價,是藝壇明星人物,容易讓人忽略他這一生的大多數(shù)時候其實是藝術界的“孤獨者”。

        吳冠中先生25日仙逝,享年91歲。吳先生耄耋高壽,藝術成就日益得到各界認同,然而,敬仰他人格、愛他畫的人仍可能有些無法割舍。

        幾年前我做記者的時候采訪過吳先生幾次,他瘦小,有“清氣”,年過八十仍然思路清楚,說話有條不紊,語調帶點家鄉(xiāng)宜興話的口音,沒有很多在北京待久了的藝術家程度不一的表態(tài)腔。而且,近年來,他數(shù)次公開對現(xiàn)今的藝術體制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老而彌堅,無愧于他崇敬的魯迅先生之批判精神。

        對吳先生的觀點,媒體喝彩者眾,但實際效果了了,在我看來有點“如入無物之陣”的感覺。因此,當時我就猜測吳先生的呼吁注定無效,原因無它,過去三十年中大多數(shù)變革都是“危機”驅動型的改革,諸多藝術體制中人其實寧愿團團坐吃果果,吳先生這樣的文人豈能撬動現(xiàn)實?

        近年來吳先生的畫作連連拍出千萬高價,是藝壇明星人物,容易讓人忽略他這一生的大多數(shù)時候其實是藝術界的“孤獨者”。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這三十年間,他受到主流的現(xiàn)實主義畫派排斥,甚至在中央美術學院無法立足,而最近三十年他雖然得到海內外很多人的認同,在學術和藝術市場上獲得響應,但一方面?zhèn)鹘y(tǒng)派畫家覺得他“忘本”,另一方面有年輕藝術家、批評家又嫌棄吳先生“不夠前衛(wèi)、不夠抽象”,而且以他為代表的中國新派油畫風格似乎步步落在歐美繪畫潮流的后面。

        有爭議是正常的,但細細分析這些爭議的緣由卻令人有無奈之感。比如吳冠中的同學趙無極、朱德群的確在繪畫上比吳冠中“更抽象”,可大背景是后兩者留在海外創(chuàng)作,而吳先生1950年回國后的三十年甚至沒有獨立創(chuàng)作的權利,幾乎沒有渠道和外部藝術世界溝通交流。

        更重要的是,從吳先生“風箏不斷線”———主要指他畫畫的時候有抽象的圖示,但仍然有部分畫面接近現(xiàn)實物象,能直接辨認出來———的話引申一步,他的藝術探索始終注意和社會大眾一般審美水平保持適度聯(lián)系,不愿意完全為極少數(shù)文化圈內人的“嚴肅思考”玩深奧,以致多數(shù)觀眾無法欣賞理解,這也是他繼承魯迅先生“啟蒙”思想的一部分吧。

        在評價吳先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就的過程中,我想應該反思流行的“全球創(chuàng)新競賽”式的藝術比較模式,部分批評家喜歡從形式創(chuàng)新的角度比較某種風格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率先出現(xiàn),誰是原創(chuàng)誰是模仿,并以此評定優(yōu)劣。也許我們也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分析,比如一個藝術家和當?shù)氐木唧w的環(huán)境、觀眾如何互動?效果如何?

        值得慶幸的是吳先生已不必面對你我紛繁的評說,就像風箏斷線了,飛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希望他能在那里自如的存在!≈芪暮

      參與互動(0)
      【編輯:吳博】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