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囧”和“槑”的思維才可怕——中新網

欧美日韩激情Aⅴ在线五月天,在线a免费线上看,99re一区二区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久久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亚洲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屏蔽“囧”和“槑”的思維才可怕
      2010年03月10日 08:15 來源:新京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 我看兩會之“屏蔽熱詞”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重慶公司總經理沈長富,在兩會上建議屏蔽網絡不良用語,如“3Q”(ThankYou)、bt(變態(tài)),還有“囧”、“槑”等,認為青少年長期接觸這些網絡語言,會產生不好影響。(3月9日《重慶晚報》)

        其實,網絡語言作為網絡文化的一部分,已經深深融入網民生活并且影響到現實語境了。屏蔽這些字詞固然在技術上很容易操作,但習慣了創(chuàng)造的網民會很快制造出新的代替字詞,難道一直要繼續(xù)屏蔽下去直至封口?人類創(chuàng)造文字就是為了便于更好地交流,出于這個目的,字詞翻新,可以視為科技進步催生的新思維方式,屏蔽“囧”和“槑”,無疑等于將人們生拉硬拽回到過去。

        同時,說“這些網絡語言會對青少年產生不好影響”,未免顯得武斷和偏見了些,使用“囧”和“槑”,會讓青少年變得孤僻離群還是會讓他們變得不可理喻,都需要大量的事實來證明。退而言之,個別網絡語言雖然晦澀難懂,但充其量也不過是青少年之間一種帶有游戲性質的文字交流,對主流社會的語言結構構不成傷害。

        此外,具有同樣思維的,還有諸如“關閉所有社會網吧、政府辦公共網吧”的建議,惹得輿論嘩然。需要深思的是,要么關閉,要么屏蔽,難道都不記得“堵不如疏”的古訓?

        網絡是新生事物,縱然還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卻是社會與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和前進方向,關閉和屏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相關人士在發(fā)言前最好先給自己分別上一堂技術課和包容課。

        □韓浩月(媒體人)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