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0年的藝術市場,在世界經濟謹慎回暖的鼓勵下,應該還有更大的驚奇叫大家跌破眼鏡。
剛剛謝幕的2009年,對資本市場而言可謂死而復生。對與資本關聯密切的藝術市場而言,同樣充滿了戲劇性。在年初的悲觀氣氛中,許多收藏家和投資人都不看好藝術品,并放出“一年內跌入谷底,五年內底部徘徊”、“當代藝術折價一半”之類的狠話來。但隨著“四萬億”顯現驚人效能之后,藝術市場便春江水暖鴨先知,早在夏天就開始蠢蠢欲動,各拍賣行策劃了各個專題(專題策劃是拍賣行成熟的標志之一),進入年底秋拍便鼓著氣高調舉槌,連創(chuàng)佳績。中貿圣佳、翰海、嘉德、保利和杭州西泠等都取得歷史性突破,將藝術品成交總額的紀錄不斷推向新高。有4件書畫作品連連闖過億元大關,千萬級別拍品頻現拍場,多件名家精品打破藝術家作品拍賣世界紀錄……
與北京同行相比,上海的拍賣公司繼續(xù)看菜吃飯。但上海的買家不讓他人專美于前,秋拍中最大的買家是上海新理益投資集團董事長劉益謙。繼春拍花2億多拿下宋徽宗真跡《寫生珍禽圖》(6171萬)、陳逸飛《踱步》(4043.2萬)、宋人《瑞應圖》(5824萬)等重頭拍品之后,他又一口氣收進吳彬《十八應真圖卷》(1.69億)、《可惜無聲·花鳥工蟲冊》(9520萬)、清乾隆青花海水紅彩龍紋如意耳葫蘆瓶(8344萬)、清乾隆御制紫檀木雕八寶云蝠紋水波云龍寶座(7557萬)等天價拍品。
據有關方面統(tǒng)計,2009年是文物與藝術品拍賣市場18年來取得成績最好的一年,不僅僅是成交總額最大、成交率最高,高價位文物與藝術品成交最多。市場內外,收藏家和投資人一片驚呼:危機之下的中國藝術市場,看不懂!
但是若要仔細分析一下的話,就可以發(fā)現迭創(chuàng)拍賣紀錄的東西還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中國古代書畫絕對是亮點,由保利拍出的、得到乾隆御題的吳彬作品《十八應真圖卷》以1.69億元人民幣成交,再度打破中國繪畫拍賣成交世界紀錄,并成為國內價格最高的拍品。同屬于此的還有1.09億元打破國內中國書法拍賣成交紀錄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曾鞏唯一傳世書法作品《局事帖》。
嘉德首次推出的“宋元明清法書墨跡專場”也反響熱烈,其中最高拍品朱熹、張景修等七家(宋元時期)《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以1.8億元成交。緊隨其后的是以6832萬元人民幣高價易主宋克《草書杜子美壯游詩卷》,董其昌《龍神感應記》也拍得4480萬元。
近現代書畫部分,名家精品的表現也非常搶眼,齊白石、傅抱石、黃賓虹、張大千、吳冠中、徐悲鴻等名家的作品均創(chuàng)下新高,輕松突破千萬元。瓷雜件也算不錯,過千萬的也有近20件。征集拍品困難是瓷雜件面世數量聚減的主要原因,這玩意兒好不容易收進后就不肯再拿出來啦。
在中國書畫整體走強的情況下,買家對于其中精品(尤其是古代書畫)敢于追高。這些幾千萬、上億元成交的天價作品,有不少是從幾百萬拍上來的,飆升幅度之大,令人咋舌。有些還是近幾年流標后又重新翻箱底拿出來拍的,最后以十倍、幾十倍的價格成交。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買方看到中國經濟有見底回暖的態(tài)勢,打個提前量進入相對安全的藝術市場。于是從原材料市場和資本市場出逃的那部分資金大量涌入這個“相對性洼地”。還因為,藝術品市場有一個相對規(guī)模,尤其是古代書畫和瓷雜精品,是稀缺資源,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再加上公關需量的劇增,作為金錢“代價券”的地位授受雙方所確認,流動性與套現性的優(yōu)勢也造成了它們的供應緊張,故而必定會引發(fā)其價格的大幅提升。還有一部分投資客、特別是剛剛入場一試身手的新貴們,認定中國已經進入一個不可回避的通脹預期。特別是在農產品提價的前提下,生活資料和原材料及貴金屬等其實都進入新一輪價格上升期。加上房產投資可能受到遏制、股市大擴容,而中國古代藝術品,相比國際同類品種價格還是低的,只要買得對,起碼是能保值的。隨著美元資產的持續(xù)貶值,它的上升又是可期的。所以,以“最大化”為流動趨向的資本就往這里扎堆了。資本與藝術聯姻的神話,令人沉醉癡迷,也令人瞠目結舌,充分體現了初級階段的中國藝術市場的特點。
業(yè)內人士認為,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得到資本的青睞,出現“風景這邊獨好”的火爆局面,并不值得暗中竊喜,相反,很值得從深層次尋找原因。展望2010年的藝術市場,在世界經濟謹慎回暖的鼓勵下,應該還有更大的驚奇叫大家跌破眼鏡。
撰稿·勞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