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鳳翔發(fā)現(xiàn)兩千多年前巨型甕棺 甕內有人骨
2008年08月18日 16:02 來源:新華網 發(fā)表評論
考古工作者不久前在陜西省鳳翔縣雍城遺址發(fā)現(xiàn)一口巨型秦國甕棺,經修復后正式在寶雞市先秦陵園博物館展出。
這口秦國甕棺是在陜西省鳳翔縣南指揮村一處取土場發(fā)現(xiàn)的。當時該器物側倒放置,兩只足露在外面,一只足斷裂,其余部分都埋在土里,里面還有一些人的尸骨,看上去形體較大。
經考古工作者發(fā)掘,發(fā)現(xiàn)埋甕棺的墓坑為東西向,寬1.2米,土臺高1.5米,甕棺則頭西足東,橫臥于土中。經勘測,該甕棺由蓋和三足甕組成,加上蓋子通高131厘米,蓋為一只深腹盆,口徑44厘米,高28.5厘米,蓋盆底徑21.5厘米。三足甕高106厘米,口徑40厘米,腹徑81厘米,底為寰形,有分布均勻的3只足,高均為10厘米,甕棺腹飾6道8厘米寬的繩紋帶,甕內有人骨。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田亞岐介紹,此甕棺發(fā)現(xiàn)時是破損的,現(xiàn)場也已經被破壞,從甕棺外壁上細繩紋與素面帶相間、材質為加砂灰陶等特征,推斷其為春秋晚期,距今約2500年。甕棺一般是用來埋葬幼兒和少年的,但在這個甕棺中發(fā)現(xiàn)的骨骼,既有成年人的,也有未成年人的,只是數(shù)量較少,根據數(shù)量看,這不是兩個人的完整骨骼。據此推測,此甕棺可能是在家族墓地的遷移過程中,將兩人殘存的尸骨放在了同一甕棺內,然后一起遷移到了另一個地方,可能是一種特殊葬式。
目前,經過博物館文物工作者的緊張修復,甕棺已被修復完整,并在寶雞市先秦陵園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記者陳鋼 馮國)
【編輯:朱鵬英】
相 關 報 道
圖片報道 | 更多>> |
|
10縐掑悗 欏甸潰鑷姩璺寵漿鑷?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涓柊緗戦欏?/a>
鎮(zhèn)ㄥ彲浠ュ幓榪欓噷鐪嬬湅~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
每日關注
10縐掑悗 欏甸潰鑷姩璺寵漿鑷?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涓柊緗戦欏?/a>
鎮(zhèn)ㄥ彲浠ュ幓榪欓噷鐪嬬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