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那一刻,我正在成都寫我的新小說。一時間通訊癱瘓,大家彼此都失去了聯系。阿壩是我的故鄉(xiāng),現在成了重災區(qū),我一下子想到了那里的親人與朋友。我的三妹是跑客運線的,每天都在阿壩與成都線上往返,算下來那個時間正好是在震中,究竟情況怎樣,誰也不知道。因為根本聯系不上她。我記得地震后的前兩天,我每天都在撥各種電話,差不多要耗掉兩節(jié)手機電池。似乎都快要接受某種現實了,結果在第三天的晚上七點,終于得知她還活著,和妹夫一起,竟然和乘客一起,經過十幾小時,徒步從震中映秀鎮(zhèn)附近走出了險境。
我以為我會就此放下心,那些天沒有回家,就睡在車上,這時放平了車椅想好好睡上一覺,但是卻怎么也睡不著。特別想干些什么,但絕不是寫作。一直有媒體邀我寫點親歷地震的感受,我都沒有答應。感覺這時寫作好像特別沒有什么力量,個人的那些經歷與大的災難比起來又算什么?作家這個職業(yè)在此刻顯得很邊緣,真的還不如做個志愿者能做點實事。不瞞你說,我在成都真的報過名,是打電話托人報的,想當一名志愿者。我在自駕車上裝上盡量多的從超市購來的食品與飲水,隨時準備出發(fā),適于野外的衣服也換上了,就是身上這件,耐臟啊。但我還是沒能如愿。要做志愿者的人太多了,人家得找那種有專業(yè)特長的,否則去就是添亂。這我都非常理解。所以人文社一邀我來京簽售義賣,我就來了,總算還能為這次賑災盡點心意。
我們還有一個計劃正在實施中,就是為災后的校園重建募集些資金。這是我和朋友麥家從四川到北京的路上說起的。因為麥家也有捐款的想法,而且,他捐的錢比我多,二十萬現金就背在身上,我們倆捐的錢加起來,在我的故鄉(xiāng)建一個普通的希望小學是可以的,但是我們想,能不能發(fā)起一個倡議,邀集更多人的力量做這件事,是我現在正在推動的事情。在從成都到重慶的路上,我們倆人輪流開車,另一個人就打電話,朋友圈內響應的人很多,令我們非常感動,昨天我們還聯系上了在韓國的四川童書作家楊紅櫻,她也愿意做我們這件事的發(fā)起人,表示回來后也會和我們一起來推進這件事情。這樣,由身在災區(qū)的三個四川作家來做這件事情。這更增加了我們做這件事的信心,也讓我們感覺到了壓力。比如如何管理這筆資金,監(jiān)督它們的流向,使它們切實落到校園的重建上面,可能還需要從各個環(huán)節(jié)來把握?傊,我們希望這件事的進展,無論是資金的募集還是使用,都能得到全程監(jiān)控。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直接過手這個錢。我們只是呼吁大家來做這件事,但捐款的接受方是重災地區(qū)的阿壩州教育局下屬的阿壩州教育基金會。這些天,我一直在聯系教育局的領導,但一直聯系不上,知道他們肯定是深入災區(qū)了,昨天晚上,才打通了局長的手機。他護送幾百名災區(qū)的學生到了成都。第二天又要返回災區(qū),于是,連夜電話電郵數次往返,基本明確了雙方各自的義務與責任。特別是得到他給我們募集來資金按照捐助者的意愿定向使用,捐助者也有權對使用情況進行監(jiān)督的承諾,覺得才可以向社會公開這件事情了。
昨天是全國哀悼日第一天,我在北京王府井一家賓館的陽臺上感受了這一刻,心情很復雜,F在是救災期間,大家的關注點肯定還聚焦在這場災難上面。但是對于災難的幸存者來說,心理的創(chuàng)傷不是短時間能愈合的,它可能是永久性的,我們能不能給予他們持續(xù)的關注?最擔心的是,這一段過后,大家開始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社會的聚集點最終會發(fā)生變化,那時,災區(qū)的人們會不會覺得又被這個社會遺忘了?這場災難最讓人難過的是波及到許多孩子,要知道一個孩子牽扯到很多家庭,下一代的逝去給上一代人帶來的心理創(chuàng)傷,遠遠比一個老人的逝去要大得多,如何平復這種創(chuàng)傷,絕不是寫一兩篇心理分析的文章所能管用的。面對生死,你還能說什么話,所以我更愿意做災后的校園重建工作。我和麥家從一開始合計此事,就想好了,這些校園絕不會以我們的名字命名,它應該以那些為保護孩子而不幸喪生的教師名義命名。他們太了不起了。因為我自己就是從阿壩的鄉(xiāng)村小學出來的,后來還在鄉(xiāng)村小學教過近五年書。鄉(xiāng)村教師從來都是默默奉獻的一群,如果不是這場災難,他們的奉獻可能一生都不為人所知,但是這次,他們卻用大寫的人字彰顯了人的精神。所以如果今后校園重建工作開展,我還會再想想那些關于校園軟件與硬件的細節(jié)。要建什么樣的圖書館,把什么樣的書放進去,都是需要把關的。我不希望什么都流于形式,那種校園建成了,大家去參加一個落成典禮,接受學生的感恩話語,然后拍拍屁股走人的做法,是不負責的,我們想,既然做起來一所校園,就要盡到對它的責任,讓孩子們感到我們的關注始終還在。這不僅是對他們的心理重建,也是對于我們內心道德的重建。
雖然現在,我說自己不在創(chuàng)作狀態(tài),但是每天發(fā)生的事情,還是給我震撼。我妹妹是從災區(qū)走出來的,她告訴我,在她帶著一車人逃離災區(qū)的沿途,經常能看到一些災民,自己的房屋都被震塌了,還支個大鍋,熬一些粥,讓經過的難民來喝。而那些逃難者自己也不忍多喝,都說要多留些粥給后面的人;災難發(fā)生,大家都是往出逃,但也有人往里沖,他們?yōu)榱俗约旱募胰伺笥,可以奮不顧身地朝著危險而去,這些在平時都難以想象。要說作家的責任,大概就是在這場災難過去之后,在巨大的悲劇之后,細細體味普通人身上突然煥發(fā)的這種善意。平常他們都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小缺點,為什么現在個個都表現得那么好。這也許就是苦難對人心靈的洗禮。
昨天早上我去中國作協匯報我要做的這件事情,正好遇到作協組織一批作家要奔赴災區(qū)。我參加了他們的送行儀式,向他們介紹了一下災區(qū)的情況。我覺得能去親身感受一下災區(qū)情況,絕非一件壞事,但我現在要走的路正好和他們相反。過幾天我要到上海參加與德國作家的對話,還要到深圳參加市民文化大講堂。這些都是震前安排的,后來一度想取消,但我想通過這些平臺,把災區(qū)的情況多多介紹給外界,這是一個作家的責任,更是一個公民的責任。
(阿來口述、孫小寧整理)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