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央視三套推出連續(xù)七天的特別節(jié)目《于丹·游園驚夢》,本月底這本書將由中華書局出版,由白先勇作序。昨日于丹表示,講昆曲并不是為傳統(tǒng)文化振臂一呼,而是圓了一個老昆曲迷的夢。
癡迷昆曲緣于“三夢”
于丹癡迷昆曲的歷史可追溯到1984年,張繼青訪德回來,她第一次看“三夢”,就是《牡丹亭》的《驚夢》、《尋夢》和《爛柯山》的《癡夢》。當聽到杜麗娘感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她打了一個戰(zhàn)栗,像是被雷擊了一樣。她認為,昆曲和京劇截然不同,后者讓人一想起來就是牡丹花美人般鮮艷欲滴,而昆曲宛若江南煙雨縈繞縹緲。正如湯顯祖所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于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打那后,于丹就迷戀上了昆曲,哄孩子睡覺哼的也是昆曲;開長會的時候,右手總放在膝頭一板三眼低吟的還是昆曲;閑日里喝茶,生活中喜歡儀式感,這些都潛移默化受到昆曲的影響。
講昆曲不為“搖旗吶喊”
這些年,凡是有昆曲的演出,她都想方設法追“角兒”看戲。2007年她去看汪世瑜廳堂版《牡丹亭》,汪老師跟她說,“你現在跟過去不一樣了,以你的影響力,你什么時候講講昆曲?”汪老師的托付放在心里真是個事。恰巧,馬東找她,說中央三套要推一個她的節(jié)目,這才有了《于丹·游園驚夢》。節(jié)目從夢幻之美、深情之美、悲壯之美、蒼涼之美、詼諧之美、靈異之美、風雅之美7個方面講述了昆曲的魅力。于丹認為,講昆曲是她一以貫之的傳統(tǒng)方式,她談到,《論語》里面關于知識分子的理想,有四句話特別喜歡,“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節(jié)目播出后,浙江昆劇團團長林為林發(fā)短信給她:“看完最后一期節(jié)目,大家伙都去練功了!
當記者問到,以你今天的號召力去講昆曲,是不是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昆曲?于丹否認了為昆曲搖旗吶喊的角色!昂芏嗳巳ヂ牪⒉灰馕吨デ蛷突盍恕!彼f:“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期待,《牡丹亭》五十五折,能堅持三天去現場聽完的人并不多,昆曲早已走過了屬于它的時代,但我走不出那種情懷,我說昆曲的理由很單純,就因為我是一個老戲迷,昆曲是我生活的一個參照系,她教會我從容、優(yōu)雅、蒼涼……”。(記者曹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