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民:這一天我們永不能忘記
核心提示
明天(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79周年,為了勿忘國恥,本報推出特別策劃——在北三經(jīng)街采訪10名來往路人,詢問對“九一八”事變的認知情況,以了解市民對發(fā)生在沈陽的重要歷史事件的感知度。結(jié)果90%被訪者知曉這個國恥日,個別人表示不太了解,或者敘述不詳。令人感動的是,有的市民還振臂高呼:“這一天我們永不能忘記!”充分表達了沈城市民的心聲。
王先生,教師,32歲。
“每年到‘九一八’前后,學校都會在黑板的一側(cè)寫上‘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作為教師,我更要教育學生不能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尤其是現(xiàn)在的學生,條件比過去優(yōu)越得多,離那段歷史也越來越遠,教育學生不忘本是每個教師的責任。”
王小姐,大學生,19歲。
“關(guān)于‘九一八’的大部分知識還是在學校得知的,初中、高中、大學都學過,所以印象也比較深刻!乓话恕伦兊慕(jīng)過、意義都背過,高考時記得很牢,現(xiàn)在有些模糊了,但還知道一些。”
鄭先生,公司職員,50歲。
“我的家離‘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不遠,有一年那里組織活動,很多市民都參加了,我和家人也去了。當警報聲和撞鐘的聲音響起時,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眼睛里都含滿了淚水。‘九一八’事變雖然過去很多年,但我們不能忘記,尤其是沈陽的市民,永遠不能忘記這一天!”
湛女士,白領(lǐng),26歲。
“從小就知道‘九一八’事變,除了在學校學過,電視或者報紙上也常有所聞。勿忘國恥不單單是要記得那一段歷史,更要記住的是那時我們的國力不強,所以希望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同時還希望世界和平,去除戰(zhàn)爭!
張女士,國企職工,36歲。
“我所知道的‘九一八’事變就是日軍炮轟北大營挑起對中國的戰(zhàn)爭,是國恥日,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忘記這一天。紀念‘九一八’很有意義,它教育后人勿忘國恥,并為我們敲響警鐘!
唐大爺,退休工人,75歲。
“‘九一八’事變的時候我還沒有出生,但是上中學時歷史老師曾給我們講了‘九一八’的來龍去脈。我個人對日本軍國主義恨之入骨,當年日本鬼子在東北,在中國燒、搶、砸、殺。我的親朋好友中就有被日本鬼子殺害的。”
王女士,軍人,55歲。
“‘九一八’是中國的國恥日。‘九一八’事變標志著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而前幾天看貴報才知道,是東北軍的部分愛國官兵打響了中國抗日第一槍。每年沈陽在9月18日這一天都會鳴警報,提醒人們勿忘國恥,這是十分必要的!”
曹先生,
銀行職員,27歲。
“‘九一八’?不是國恥日嗎?但具體的事件記不清楚了,是南京大屠殺的發(fā)生日吧?以前上學的時候總背歷史題還記得住,隔太長時間沒看書就淡忘了。但我知道每年9月18日晚上沈陽都會鳴警報!
夏先生,出租車司機,43歲。
“‘九一八’不就是‘小日本’在柳條湖炸咱沈陽的鐵路嗎?這日子忘不了,是國恥日。特別是作為一個沈陽人,在家門口發(fā)生的事更不能忘。我開出租已經(jīng)七八年了,每年9月18日晚都在路上停車鳴笛,現(xiàn)在都成為自覺行為了!
呂女士,自由職業(yè),33歲。
“沈陽人哪有不知道‘九一八’的啊?每年9月18日晚上沈陽還要鳴警報,電臺和電視臺的節(jié)目也都停播,插入國恥日的畫面。等我女兒懂事了,我要帶她去‘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參觀,讓她也了解發(fā)生在沈陽的重大歷史事件。”
本報主任記者 李彤 見習記者張嬌巖、朱思奇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guān)東軍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fā)動進攻。由于東北軍執(zhí)行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lǐng)整個沈陽城,并繼續(xù)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qū)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nèi),東北全部淪陷,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9日,日軍向沈陽小西邊門城墻攻擊。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