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市場總是盛產偽問題的土壤。隨著中國股市慘跌,救還是不救,已成為當下最熱的偽問題。
3月31日,《財經》雜志總編胡舒立發(fā)表文章《何必諱言不救市》,以強悍的文風捍衛(wèi)政府不應干預資本市場的信念,并指責呼吁救市者動機不純。此文如巨石投湖,立刻激起波瀾一片,引來諸多針鋒相對的批評與回應。胡舒立經濟自由主義的主張遭受到了新凱恩斯主義觀點的抨擊,而其言論中透露出來的精英主義傾向,自然也激發(fā)了經濟民粹主義的不滿。當理想主義的市場信仰遭遇千瘡百孔的中國資本市場之現(xiàn)實,不引發(fā)一場混戰(zhàn)似乎也不符合中國國情。
這場爭論的焦點還是在于政府有沒有責任救市。主張救市者的邏輯很簡單,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既然政府曾經對股市揚湯止沸,那么此時也應雪中送炭。而不主張救市者則認為,政府既沒有責任揚湯止沸,當然也不必雪中送炭。如果政府再出救市之舉,乃是一錯再錯,會傷及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根本,讓改革遙遙無期。所以,有中間立場者主張政府制度救市,而反對微觀干預。
盡管各方爭吵不休,但是富有建設性的一個共同點則是,通過爭論使矛頭直指政府權力與責任之間的關系。令人遺憾的是,各方雖然立場鮮明,卻都假設了一個不容爭議的前提——政府擁有權力則必須要承擔責任。在救市論者的眼中,政府不能只行使權力打壓股市,而不承擔救市之責;在反救市論者的眼中,救市并不能體現(xiàn)政府的權責關系,政府職責應該體現(xiàn)為資本市場規(guī)則的制訂者與維護者。各方雖然對政府對股市負有何種責任歧見紛呈,卻沒有對現(xiàn)在是否存在政府權責對稱的框架提出質疑。
前提錯往往導致一切皆錯。政府權責對稱論之所以不靠譜,乃是因為有時候政府擁有權力,卻并不需要承擔責任。這時政府行為當然不會受權責對稱關系的約束,也不會因違背這一規(guī)則而背負十字架。權力不受約束則政府行為難免會流氓化,但可悲的是,大家卻在潛意識中替政府做了一個“好人”假設?墒牵疄槭裁粗荒苁前垐D而不會是陳世美呢?如果前提換成了政府是“壞人”的假設,那么各方的邏輯都將被顛覆。
盡管自兩會之后,有關政府官員已經對資本市場不表態(tài)了,但是,在權責對稱關系的框架下,不少媒體人士一再給自己和公眾施加心理暗示,對于資本市場正在發(fā)生的危機,無論救市與否政府都應表態(tài),政府都應當現(xiàn)身。
或許政府的確在如哈姆雷特猶豫不決,而沒有政府這個主角出場的戲,則更像是《等待戈多》。在這幕荒誕戲中,“戈多先生肯定會來”一再被重復,等待者得到的信息是如此明確。既然大家對政府如此深信不疑,那么政府遲遲不肯現(xiàn)身,只能讓所有等待者開始懷疑自己立場是否堅定。等待不只是荒誕的,也是殘酷的。不懷疑戈多先生,那就只有折磨自己直到心理崩潰。局中人最終要么發(fā)瘋,要么自掛東南枝,或許是一種絕妙的反諷。當然,這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和戈多先生沒有任何關系。所以,當前對億萬股民以及資本市場各方來說最重要的是,先結束對戈多先生的等待。(于德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