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高雄兩市“市長”選戰(zhàn)結束之后,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于本月14日舉行了會談。雙方達成三點共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兩黨同意在2004年的“總統(tǒng)選舉”中攜手合作,共同推出一組人選。對泛藍陣營的選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決定。
對國親兩黨來說,這一決定頗有諷刺意味。不到3年前,李登輝氣走宋楚瑜,使之與連戰(zhàn)對立,國民黨原有的選票被分散,從而造就了民進黨“政權”。事到如今,連宋拋棄成見,尋求合作,給人以“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感覺。但無論如何,國親兩黨終于擯棄前嫌,冤家情結終于解開,這是一個重要的進步。
作為兩大在野黨的領導人,連戰(zhàn)和宋楚瑜都有明確的“使命感”和“遠大的雄心與抱負”。連宋在會晤中指出,他們將團結所有在野黨力量,擯棄政黨之私,以結束“政局紊亂、民生凋敝、經(jīng)濟蕭條、民眾苦不堪言”的困境,從而“創(chuàng)造歷史,再寫春秋”。
然而,徒有“雄心壯志”而無識時務之智慧,結果還是枉然。所謂識時務,國親兩黨的實力與民心就是時務。也就是說,宋楚瑜也好,連戰(zhàn)也罷,無論雄心有多大,他們將來“單挑”陳水扁的勝算幾乎還是零。再退一步講,不必說“總統(tǒng)選舉”,即使是“縣市長”選戰(zhàn),國親兩黨恐怕都不一定能斗得過民進黨。
從這個角度看,國親兩黨決定在下屆“大選”中聯(lián)手出擊,與其說是主觀愿望的驅使,還不如說這是臺灣的“政治現(xiàn)實”使然。合則兩利,分則兩敗。最近3年來的所有事實,都已經(jīng)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對連宋來說,若舍棄合作,實在別無其他選擇。
國親聯(lián)手的目的是要贏得下屆大選,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各黨內(nèi)部以及兩黨之間的協(xié)調與合作措施,應該坦然相待,不拘一格。
而現(xiàn)在島內(nèi)民眾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國民黨和親民黨將會推出什么樣的“參選組合”。連戰(zhàn)和宋楚瑜都聲稱,國親兩黨將來會推出什么樣的人,首先要看民眾的心聲如何。
由于臺北“市長”馬英九此次高票連任,泛藍陣營很多選民們都把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國民黨中生代甚至喊出了“世代交替”的口號,希圖推動馬英九“競選總統(tǒng)”。從“市長選舉”結果來看,馬英九不僅深受泛藍陣營選民的支持,而且還得到中間選民的認可。總體而言,馬英九看上去“確實是泛藍軍的新希望”。
然而,馬英九所具有的優(yōu)勢,很有可能正是其隱患所在,F(xiàn)在距離2004年“大選”還有一年多時間,過早地把焦點聚集在一個人身上,有可能使各種意想不到的挑戰(zhàn)來得太早。
國民黨的“執(zhí)政權“是在李登輝手上喪失的,但國親兩黨的現(xiàn)任高層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由此推而廣之,民進黨上臺導致臺灣陷入嚴重的困局,泛藍陣營也有間接的責任。如果國親兩黨之間的合作都不可能做到,那么,他們誓言要結束臺灣混亂狀態(tài)的雄心,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本文摘編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