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3日電 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在11月2日舉行的“2006年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論壇”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指出,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一些行業(yè)的市場壟斷,可以實現對國家、對社會、對廣大企業(yè)和職工、對消費者的公平,促進社會和諧。
成思危指出,利用政府的制度供給,壟斷行業(yè)通過控制價格、禁止競爭進入等方式獲取了巨大的既得利益,一方面壟斷行業(yè)的高福利引發(fā)了社會分配不公的問題,另一方面壟斷經營也導致了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不時地處于被動而無奈接受“霸王條款”的境地,因此壟斷行業(yè)的存在是對國家、對社會、對廣大企業(yè)和職工、對消費者的極大不公平。
他認為,只有引進競爭機制,打破壟斷格局,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公平。成思危指出,“防止重復建設”看似有道理,其實,多數時候是一些利益部門限制市場準入的幌子,真正需要防止的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而不是以此為由設置門檻阻撓競爭。
在以“非公有制經濟準入與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為主題的本次論壇上,市場準入成了最熱門的議題。成思危認為,在市場準入方面,非公有制經濟遭受的是次國民待遇,在很多地區(qū)、很多領域都存在著偏見,受到較大的歧視。
成思危介紹,經過12年的反復醞釀修改,《反壟斷法》現在已經通過了一審,而全國人大將立足市場壟斷地位的認定、有沒有利用壟斷地位爭取不正當利益、對促進技術進步是否有利等三個方面的客觀評判來制定《反壟斷法》。(吳健 阿飚)